305km续航够用吗?五菱之光EV进取型上市,性价比之选!

说起五菱,大家伙儿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那款风靡大街小巷,长得像个小方盒子的宏光MINIEV。

这车确实是火得一塌糊涂,据说在全球都卖了超过370万辆,让很多人轻轻松松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但是,车主多了,大家伙儿的讨论声也就多了起来。

305km续航够用吗?五菱之光EV进取型上市,性价比之选!-有驾

不少人一边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一边心里也犯嘀咕:这车的续航里程,是不是只够我在家和单位之间两点一线地跑跑?

万一哪天想去远点儿的地方,心里就没底了。

还有就是配置,感觉有点太朴素了,特别是安全性方面,总让人有点不踏实。

这些问题,相信是很多考虑或者正在使用这类微型电动车的朋友们共同的疑问。

不过,看来五菱是真把咱们老百姓的心里话听进去了。

这不,他们旗下的另一款车——五菱之光EV,马上就要在7月23号推出一款全新的“进取型”。

这款新车最亮眼的地方,就是把续航里程从原来的200公里出头,一口气提升到了305公里,而且还在很多大家关心的地方做了实实在在的升级。

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又开始琢磨了:这续航一下子多出一百公里,配置也加了不少,它到底是在哪些地方下了功夫?

这些升级是真正解决了我们的用车痛点,还是只是听起来好听的噱头?

这车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期待和购买?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款车从里到外好好地分析一下,看看它究竟是不是咱们老百姓过日子需要的那盘菜。

咱们先从最核心,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说起——续航。

以前的五菱之光EV,官方标称的CLTC续航是201km。

这个数字在实际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呢?

打个比方,你家住在城市东边,公司在西边,每天上下班来回就算四十公里,那么充满一次电,大概能跑个三四天,这期间你还得省着点开,不敢随便开空调。

要是赶上冬天,电池活性降低,续航打个折扣,那充电的频率就更高了,基本上就告别了出远门的念头。

这种时刻担心电量不够用的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续航焦虑”,它就像个无形的绳索,把你的活动范围牢牢地限制在充电桩周围。

305km续航够用吗?五菱之光EV进取型上市,性价比之选!-有驾

而这次的进取型,直接把续航里程拉到了305公里。

这可不是简单地多塞几块电池那么简单,而是一次关键性的技术升级。

它换上了一块容量为30.6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是欣旺达。

可能有些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但它在电池行业里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给很多知名品牌的新能源车和手机供应电池,技术和品质都是有保障的。

305公里的续航,让这台车的用途一下子就拓宽了。

对于日常通勤来说,以前可能一周要充两次电,现在可能一周,甚至十天半个月充一次就足够了,省心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有了说走就走的底气。

周末想带着家人去一百公里外的郊区农家乐吃个饭,或者去邻近的城市逛一逛,来回两百多公里,完全不用担心回不来,心里那份踏实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以说,这次续航的提升,是直接打在了用户的核心痛点上,让五菱之光EV从一个单纯的“买菜代步车”,真正变成了一个具备了城际短途出行能力的实用工具。

这背后,也清晰地展现了我们国家在新能源,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上的飞速进步,能够用更合理的成本,为普通消费者提供更长续航、更可靠的产品。

当然,一辆车好不好,不能只看跑得远不远,开起来的感受和安全感同样重要。

过去大家对这类小车的印象,就是配置能省就省,一切以降低成本为中心。

但这次的五菱之光EV进取型,显然想告诉我们,实惠和品质可以兼得。

最让人感到欣慰的一项升级,就是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置都配备了安全气囊。

这在同价位的很多车型里,还是一个需要额外考虑的选项。

安全,是所有驾驶体验的基础。

虽然我们都希望永远也用不到它,但它的存在,就像是给我们的每一次出行都上了一份保险,让驾驶者和乘坐者都多了一份安心。

305km续航够用吗?五菱之光EV进取型上市,性价比之选!-有驾

这一个小小的改变,体现了厂家造车理念的转变,从单纯地满足“有车开”,到关心“开得安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进步。

再来看看驾驶舱里的变化。

原来的指针式仪表盘,被一块7英寸的液晶仪表取代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更高级,更重要的是实用性。

液晶屏幕显示的信息更加清晰、直观,你的车速、剩余电量、还能跑多少公里,这些关键数据一目了然。

对于电动车来说,一个精准的续航里程显示,能极大地缓解驾驶者的心理压力,让你对行程有更明确的规划。

这种从模糊到精确的体验提升,是非常实在的。

此外,新车还换上了LED大灯。

所有开过夜路的朋友都知道,尤其是在没有路灯的国道或者乡村小路上,车灯的亮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传统卤素灯那种昏黄的光线,照射距离和范围都有限,而LED大灯的光线更白、更亮,能让你看得更远、更清楚,提前发现路上的障碍物,为夜间行车安全增添了一道重要的防线。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升级,这款车还在一些我们不容易察觉的地方下了功夫。

新车的总质量从原来的1220公斤增加到了1350公斤,凭空多出了130公斤的重量。

这130公斤,差不多是两个成年人的体重。

增重有什么好处呢?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车开起来更“稳”了。

很多开过微型车的朋友都有体会,车速稍微快一点,比如上了高架或者快速路,就感觉车身有点轻飘飘的,遇到横风更是需要紧紧握住方向盘。

而车身更重,底盘就更扎实,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会明显提升。

在通过一些颠簸路面或者减速带时,车身的晃动和多余的弹跳也会被抑制得更好,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台车更有“分量感”,更有安全感。

动力方面,预计还会沿用那台最大功率30千瓦、最大扭矩85牛·米的电动机。

虽然这个数据看起来不大,但得益于电动机的输出特性,它在城市里驾驶,无论是红绿灯起步还是中低速的加速,反应都非常轻快、平顺,应对日常的代步和城市穿梭完全是游刃有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