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2025半年报:G7首发交付,毛利率涨至17.3%经营亏损收窄
小鹏这回季报出来那天,我正好在维修店蹲着等保养。师傅手里捏着工单,一边念叨最近纯电车换电池的多了,一边瞅我手机屏幕上跳出来的小鹏财务数据。说实话,去年还听群里有车友吐槽,小鹏亏得有点狠,这回一看,上半年净亏损只剩11.4亿,比去年同期直接少了一半不止。
其实营收涨得也猛——340.9亿,跟去年146.6亿比翻倍还多。我记得销售小刘前阵子跟我聊新款,说今年技术平台升级完了,“智能化、电动化都拉开差距了”,他嘴里的原话。就连他们自己后台都能看到大产品周期势头明显起来,不是吹牛。
二季度单拎出来看也是亮眼:182.7亿总收入,同比增幅125%,环比也涨15%。汽车销售部分168.8亿,比上一年同期高出快一半。这数字在群里发出去,有人立马问“是不是服务和配件赚得没那么多?”其实服务及其他收入13.9亿,还真没怎么大变动,只是零部件卖得跟交付量挂钩而已。有师傅私下说,现在很多客户喜欢买原厂饰条、定制脚垫啥的,门店顺带挣点。
最扎眼还是交付量——103181辆,比去年的30207辆整整翻两番不止。七月份又来个新高:36717辆。全年到七月底累计已经23万多台。有个老邻居前阵子刚提了G7,说这车家用挺合适,还专门夸后排USB口位置设计很顺手。他老婆爱坐后面刷剧,每次插线不用低头找,很贴心的小细节。
讲到新车型,今年七月才刚发布那个智能纯电SUV G7,就赶紧开始交付。不少人在微信群晒提车照,还有人反映座椅加热冬天升温速度快过自家旧油车三倍。不过有人抱怨语音助手偶尔卡壳,客服倒是回应要OTA升级解决,这种事大家见怪不怪,都习惯慢慢磨合。
八月中旬还有个行业消息,小鹏和大众集团签协议扩大电子架构合作。据懂行的哥们分析,这种战略合作以后可能会让车辆互联功能更丰富,比如远程诊断系统更灵敏。但具体落地效果咋样,目前谁也说不好,总归业内风向变了不少。
再看看线下布局,到六月底全国实体门店677家、覆盖224城,自营充电站2348座,其中超快充S4/S5占1300多个。有位技师讲过,现在北方城市高速公路旁的新建充电站几乎都有小鹏标志,他上个月去石家庄办事时路边碰见两处,一次还遇到有人因为超快充功率太高把插头拔早导致报警灯闪,那场面真逗,不过售后处理挺及时,据说当天就给解决掉了。
成本方面嘛,其实二季度花出去151亿元,也就是比去年69亿元又翻了一番,但毛利31.67亿元已经追上来了——毛利率达到17.3%,以前只有14%左右。这主要靠持续降本和优化车型组合,有修理厂老板直言现在主流供应链价格压下来不少,新批次零部件质量提升明显,以前易坏的小模块现在寿命长一截儿,用起来省心许多。而且汽车毛利率从6%一路爬到14%,这个进步算肉眼可见吧?
费用这一块也是水涨船高——41亿元,包括研发22亿元(开发新技术、新车型),销售行政21亿元(佣金、广告)。据某南方经销商透露,今年广告预算确实增加不少,各地活动频繁,好几个城市搞试驾体验日,他自己忙活一个周末都没歇着。不过这种投入换来的销量提升,看账面还是值当的,只不过短期内利润压力不会一下缓解太多罢了。另外政府补贴这季收款减少,所以其他收入净额只剩2.4亿,有些同行调侃“政策红利不能天天盼”。
经营层面本季亏损9.3亿元,比上一年16亿好了许多;净亏则缩减到4.8 亿,同期12 亿呢。在我们微信群讨论时有人开玩笑:“要不是研发烧钱这么凶,都能转正赚钱咯。”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公司扩产+推新品+搞技术创新必然先砸钱,否则哪来的规模效应?毕竟现金储备目前还有475 亿上下,不愁短期资金链断裂问题,大伙对这个体量还是认可的,“起码不像某些牌子欠债跑路”这是修理厂王师傅常挂嘴边的话题之一……
展望接下来一个季度吧,他们预估还能再卖11万台以上,总收入或许冲200-210 之间浮动。如果按今年行业行情来看,这增速属于第一梯队水平,不过到底能不能如愿,还要看市场波动与政策变化。有资深司机私信我问:“第三季度会不会推新的驾驶辅助包?”目前官方没放风,但根据以往经验,下半年一般都会更新点配置或者推出限时选装优惠啥的,要是真出全景影像免费升级,那肯定朋友圈又炸锅一次……
写文章写累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邻居老张家的那台早期P系列,如今跑十几万公里仍旧安稳,就是刹车片一年总换俩副。他曾经感慨一句:“新能源折腾归折腾,用住就是踏实。”或许这些账面的数字,再怎么起伏,对普通用车的人来说终究只是背景板,而那些日常琐碎,比如临时找不到空闲桩、导航偶尔绕远路、小朋友误触中控锁……才是一地鸡毛,也是每个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布于雷递网报道及各类实际用车圈反馈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