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开增程电动车的车主来说,心里可能总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纠结。
在市区里用电行驶,车子安静又省钱,那种平顺的驾驶感受确实让人着迷。
可一旦计划长途出行,这种惬意就可能被一种潜在的焦虑所替代。
当电池电量耗尽,发动机介入工作的那一刻,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去看仪表盘上的油耗显示,眼看着数字往上跳,心里不免犯嘀咕:这增程车,怎么一用油就感觉不那么“新能源”了?
这种“有电是条龙,没电是条虫”的体验,正是增程技术长期以来一个绕不开的痛点,也让不少消费者在选择时犹豫不决。
然而,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中解决问题的。
最近,广汽集团发布了一项名为“星源增程”的新技术,就直接把目标对准了这个核心难题。
他们给出的一个关键数据,让整个行业都为之一振:一升汽油可以发出来3.73度电。
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是对现有增程技术的一次彻底梳理和优化,是从根本上改变亏电状态下用车体验的一次尝试。
要理解3.73度电的含金量,我们得先把它放到行业里比较一下。
在此之前,市面上技术领先的增程系统,一升油大概能发出3.4度电。
从3.4到3.73,表面上看只提升了不到10%,但对于一个复杂的能源转化系统来说,每一点效率的提升都极其困难,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在细节上的反复打磨。
这个差距转化到我们日常用车上,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本差异。
简单算一笔账,假如一辆车在亏电状态下行驶,百公里需要消耗18度电。
如果用行业平均水平的增程器,大概需要消耗超过5升的汽油。
而如果使用广汽这套系统,消耗的汽油就在4.8升左右。
百公里省下的这一点油,一年跑两万公里累积下来,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
这不仅仅是省钱,更重要的是,它给了车主一种底气,一种即使不充电,也能把它当作一辆非常省油的燃油车来开的信心。
那么,广汽究竟是如何做到把每一滴油的价值都压榨到极致的呢?
这并非依靠某一项单一的黑科技,而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开源”和“节流”两大方面。
首先在“开源”部分,也就是如何让发动机更高效地把汽油转化成能量。
这里的核心是两样东西:一台高热效率的专用发动机和一台高效率的发电机。
发动机的热效率,通俗地讲,就是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中,有多大比例被成功地转化为了驱动车辆的有效功,而不是以热量的形式白白散失掉。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增程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8%到40%之间,而广汽这台1.5T专用增程发动机,将这个数字做到了惊人的43%。
这多出来的几个百分点,是靠一系列精细的技术堆砌起来的。
比如,它采用了特殊的燃烧室设计,能让油气混合得更均匀、燃烧得更充分,就像我们用好的灶具,能让煤气烧出纯蓝色的火焰,热量都集中在锅底,而不是浪费在空气中。
同时,配合极为精准的电子控制系统,对每一次点火、每一次喷油都进行毫秒级的精算,确保能量在最恰当的时机释放。
此外,还通过废气再循环等技术,把原本要排掉的废气中的部分热量回收利用,进一步减少能量的浪费。
发动机高效地产生了机械能,下一步就要靠发电机把它转化成电能。
这个环节同样存在效率损失。
广汽为此自研了专用的发电机,并且采用了曲轴直连的结构。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取消了发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的传动齿轮,让发动机直接带动发电机运转,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能量损耗。
这就好比我们骑自行车,如果链条能绝对直接地把脚蹬的力量传递给轮子,骑起来自然会更省力。
再加上碳化硅电控、超薄硅钢片这些先进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使得这台发电机的效率突破了95%,确保了发动机辛辛苦苦转化来的机械能,能最大限度地变成可以储存和使用的电能。
“开源”做到了极致,接下来就是“节流”,也就是如何把发出来的电用得更省。
电能从电池出来,经过电控系统,最终驱动电机转动车轮,这个过程同样不是百分之百无损耗的。
广汽为其配备的“夸克电驱2.0”系统,将电驱的最高效率提升到了99%的水平。
这意味着,从电池输送出来的100度电,有99度都实实在在地用在了驱动车辆前进上。
相比行业平均约97%的效率,这2%的提升在长距离行驶中同样能累积成可观的续航里程。
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同样在于新材料的应用。
比如在电机的核心部件上使用了非晶合金和碳纤维材料。
我们普通消费者不需要深究这些材料的物理特性,只需要知道,它们的作用就是让电机在运转时自身的能量消耗更低、发热更少,同时重量更轻、响应更快。
一个更轻、更冷静、内耗更小的电机,自然就能用更少的电跑更远的路。
当然,光有强大的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来指挥。
广汽自研的AI能量控制平台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它不再是一个被动执行指令的程序,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思考和预判的智能管家。
它会结合导航信息,提前预知前方的路况。
比如,系统检测到你即将驶入高速公路,它可能会提前启动增程器,将电池电量维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以保证在高速巡航时有充足的动力储备,同时让发动机工作在最经济的转速区间。
如果检测到你将进入拥堵的市区,它则会优先使用纯电模式,让你在走走停停中享受零油耗的静谧。
它甚至还能学习和记忆你的驾驶习惯,根据你的通勤路线和周末出游计划,自动匹配最优的能量使用策略。
所有这些技术细节最终汇总到一起,呈现给用户的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结果:亏电油耗极低。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搭载这套系统的A级轿车,在电池完全没电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仅为3.3升;而体型更大的中大型SUV,亏电油耗也只有5.3升。
这个数据已经低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级别的纯燃油车,甚至比一些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型还要出色。
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增程车“亏电高油耗”的传统印象,真正做到了让用户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没有里程焦虑和油耗压力。
随着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昊铂HL增程版的上市,这项技术也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让普通消费者有机会亲身体验到这种全新的、全程高效的出行方式。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深耕与突破,它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深入到能源利用的每一个环节,用扎实的工程技术去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