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申通快递的蓝色小哥和DeepWay的银灰色新能源重卡同框了!坐标上海浦东充电站,这画面感绝了,妥妥的行业大事件!我围观了整个交付仪式,发现一个神奇的细节:首批36辆新能源重卡的续航里程都是605公里,刚好是合肥到上海的距离!这可不是巧合,肥西智造这是精准狙击长三角物流动脉啊!
现在物流园区里还是燃油重卡的天下,轰隆隆的,但这批新能源重卡的交付意义非凡。
申通的车辆研究负责人说这是-干线运输领域的重要升级-,我瞬间想起三年前,某外资物流大佬放话:-新能源重卡进快递干线?五年后再说!-现在肥西企业啪啪打脸:百公里能耗1.15度,比燃油车每公里省2.3元;零下30度电池也稳如老狗,北方线路电动化妥了;L2级辅助驾驶,长途事故率直降67%!这数据,牛掰!-中国智造-yyds!
这些-肥西造-重卡,可不是简单的-油改电-,人家玩的是颠覆式创新!现在很多车企还在-油改电-的框架里缝缝补补,DeepWay的工程师直接把动力电池塞底盘里了!这操作看着大胆,其实完美解决了快递行业的-容积焦虑-。
国家邮政局2023年的数据显示,快递单票重量下降了12%,但体积却增加了18%——电商轻抛货越来越多,运输工具也得跟着变。
一体化设计让货箱容积提升9.6%,一趟能多装1200个快递箱,在长三角这种-时间就是金钱-的地方,这优势简直无敌!
我在临港新片区的物流枢纽遇到了申通的车队队长王师傅,老司机,20年驾龄。
他一开始听说要开电动车跑杭沪线,差点写辞职报告!但实际体验后,真香了!分布式驱动系统让扭矩控制贼精准,老王说:-过苏通大桥再也不用疯狂换挡了,系统自动分配四轮动力,雨天也稳得一批!-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车载智能系统还能-学习-!三个月后,车辆就能自动规划沪昆高速诸暨段的节电策略,这段路坡多,能耗降低了14%!
技术创新是敲门砖,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真功夫!DeepWay在长三角建了9个专属服务站,这背后的运营逻辑很深奥。
比如上海青浦枢纽站,运维团队搞了个-模块化快修-,保养时间压缩到45分钟,比传统服务站快了3倍!更厉害的是谷电充电策略,和国家电网合作,晚上11点到早上7点充电,占比78%,度电成本降到0.38元!这-时间套利-的玩法,可能会改变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核算体系。
这次交付背后,是肥西县-5+X-重点产业政策的功劳。
三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了: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池、巨一动力的驱动电机,50公里内形成了完整的配套生态。
DeepWay重卡用的碳化硅电控系统,就是肥西的中科海奥研究院做的。
-半小时供应链-的优势,疫情期间72小时完成进口替代,现在又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迭代提供了保障。
数据最有说服力!申通计划这36辆新能源重卡每年减少碳排放4320吨,相当于在沪杭之间种了3.6万棵树。
环保只是开始,真正的颠覆在于运营模式的改变。
我看了某台测试车的行驶数据,三个月内单车月均行驶1.7万公里,快赶上燃油车的极限了!更厉害的是-越用越智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第四个月车辆自己优化了苏州工业园区的装卸路径,每天多跑1.8小时!
当然,技术革命总会有挑战。
DeepWay的技术总监也说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充电网络密度和运力调度的匹配。
所以他们提出了-移动储能单元-的概念,晚上用谷电在枢纽站储能,然后通过换电模式补充沿线站点。
这-电力仓储-的思路,和申通的分拨体系完美契合。
据测算,换电站覆盖150公里,新能源重卡的运营效率就能超过燃油车,这个临界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这场从快递干线开始的能源革命,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据说,某物流巨头已经在测试-光储充一体化-重卡生态,想把每辆卡车变成移动的分布式电站。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DeepWay重卡电池容量240kWh,30辆车就能储存7.2MWh电能,够一个小数据中心用12小时!当-运力-和-电力-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物流企业说不定会变成能源服务商!
站在黄浦江边,看着印着-肥西制造-的新能源重卡驶向沪昆高速,我想起德国物流研究院的预测: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正在-换道超车-。
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通过深度理解应用场景,重构整个价值链。
西方还在纠结续航,中国工程师已经在思考怎么让每度电创造更多货运价值,怎么让每公里运输承载更多数据智慧。
答案或许就在申通司机王师傅那句话里:-以前觉得方向盘握手里才踏实,现在发现,跟着系统的节奏跑,反而闯出了新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