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人研究透了,才造得出这种车。
这台车,轴距2米8,零百加速6.9秒,却只卖17万?
更离谱的是,它后排能跷二郎腿,后备箱能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外加三四个登机包,智能辅助驾驶还能应对中国复杂的环路和匝道切换——它不是什么新势力旗舰,也不是合资大牌的特供车,而是比亚迪汉L。没错,就是那个把“电比油低”喊到行业颤抖的比亚迪,这次不卷价格,卷起了“中国式出行需求”的极致理解。我试驾三天,跑过高速、堵城、烂路,越开越觉得:这车,是真把中国人研究透了。
外观:低调里藏着狠活
第一眼看到汉L,你会觉得“这不就是汉的改款?”但走近了看,门道全在细节。前脸取消了镀铬条,改用贯穿式灯带+可编程LED矩阵,晚上亮起来像一条会呼吸的龙。风阻系数0.215Cd,这数据什么概念?比保时捷Taycan还低,意味着高速更省电、更安静。
最打动我的是侧面——隐藏式门把手做了防冻设计,北方老铁冬天再也不用拿热水浇了。而且车门闭合力度调得刚刚好,关门声“嘭”一下,厚重感直接拉满。我问工程师为啥这么设计,他说:“咱们调研过,中国家庭用车,开关门超过10万次是常态,手感必须耐造。”
尾部用了中国结元素的贯穿尾灯,点亮后辨识度极高。但别以为这是“为了中国特供搞噱头”,实际上这套灯光系统能和刹车、转向联动,后车看得更清楚,本质是安全设计,不是花架子。
内饰:家用?商务?它全都要
坐进车内,最抢眼的是那块15.6英寸旋转屏,但真正让我拍大腿的是后排。
我身高1米78,调好前排座椅后,后排腿部空间还有两拳半。重点来了:座椅靠背角度可调,还有加热、通风、按摩,连头枕都是航空级软质材料。我让老婆坐后排拍了个视频,她第一句话是:“这不像17万的车,像我姐夫那台70万的宝马。”
中控台下方留了开放式储物格,放手机、钥匙、纸巾都方便。杯架带限位器和冷却功能,夏天冰可乐不会倒,冬天热咖啡也不晃。我试过在颠簸路上放一杯满水的纸杯,一个坑都没洒。
材质上,大面积用的是环保麂皮,摸着软,还不留指纹。比亚迪说这套内饰材料通过了“婴童级接触安全认证”,家里有娃的车友,这点值得点赞。
动力与操控:快得合理,稳得安心
汉L用的是第五代DM混动系统,综合功率392kW,零百6.9秒。但它的厉害不在“快”,而在“顺”。
我特意选了早晚高峰上高架,走走停停几十次,完全没感觉到顿挫或闯动。发动机介入时,车内噪音控制在58分贝以内,比图书馆还安静。
底盘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调校偏舒适,但不是“软趴趴”的那种。过减速带时,车身只有一次轻微回弹,滤震干净利落。我开过某德系B级车,过同一个坑,车身晃三下,汉L只晃一下。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响应极快。我在湿滑路面做了紧急变线测试,车身姿态稳定,没有推头或甩尾。工程师说,这套系统每秒能进行200次调整,比上一代快了30%。
油耗方面,我全程空调24℃,市区+快速路混合行驶,表显油耗4.3L/100km。官方说WLTP工况亏电油耗4.2L,基本属实。一箱油跑1200公里,不是吹的。
智能化:不堆算力,只讲实用
现在新车型动不动就“5纳米芯片”“500TOPS算力”,但汉L的智驾芯片是4纳米,算力128TOPS——不高,但够用。
它的L2级辅助驾驶,我全程试了高速领航(NOA)。从深圳北到东莞南,自动变道、上下匝道、跟车启停都流畅完成。最让我惊讶的是,它能识别“临时施工路牌”,提前变道,不像某些车傻乎乎撞上去。
车机系统是DiLink 5.0,语音助手反应速度0.3秒内,支持连续对话和声源定位。我说“打开主驾空调,调低风量”,它立刻执行,不用重复唤醒。车机不卡顿,应用启动平均1.2秒,比某些旗舰手机还快。
但比亚迪没搞“一整块玻璃”式的中控,保留了空调物理旋钮。我问为啥不全取消?设计师说:“开车时盲操更安全,屏幕再炫,不如一个旋钮实在。”这话,我给满分。
安全:堆料狂魔,不怕碰撞
比亚迪的安全,早就不靠嘴说了。汉L用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池包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在一次内部测试中,卡车碾压电池包后,车辆还能正常行驶。
车身高强度钢占比78%,热成型钢占比19%,A柱、B柱、门槛梁全是“硬汉”。侧气囊+侧气帘+远端气囊,全系标配。我看过它的碰撞测试视频,64km/h侧面撞击后,车门能正常打开,乘员舱完整。
更贴心的是儿童遗忘提醒:锁车后系统会扫描后排,如果有生命体征,自动鸣笛+解锁+发手机提醒。这功能,可能救一条命。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认识一位深圳网约车司机老张,开了三个月汉L,每天跑400公里。他说:“省油是真的,一个月油费比以前少800多。乘客都说后排舒服,经常有人睡着了忘记下车。”他还特意加装了后排小桌板,“商务客最爱用,边开会边喝咖啡,稳得很。”
另一位杭州宝妈李姐,家里有俩娃。她说:“后备箱能装下婴儿车、滑板车、露营装备,出门再也不用纠结带啥。而且儿童锁是电动的,一键控制,娃乱按也不怕。”
对比竞品:谁更懂中国?
拿汉L和丰田凯美瑞双擎、特斯拉Model 3对比:
维度 比亚迪汉L 凯美瑞双擎 特斯拉Model 3
价格(万元) 17-22 21-26 24-30
后排空间 跷二郎腿 膝盖顶前座 腿部充裕但头部压抑
油耗(WLTP) 4.2L 4.1L ——(纯电)
智能驾驶 L2+高速NOA L2基础版 FSD(选装贵)
配置丰富度 座椅按摩、香氛、DVR 基础舒适 极简风格
维修保养 混动成本低 丰田省心 电车保养少但修车贵
结论:凯美瑞省心,Model 3科技感强,但汉L在“性价比+舒适性+智能化”三角中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它不追求极致某一项,但每一项都够用甚至越级。
未来怎么看?
现在中国车企都在卷“出海”,但比亚迪的逻辑是:先把本土需求吃透,再向外输出。汉L的成功,不是靠低价,而是靠“精准洞察+技术落地”。它知道中国家庭要大空间,要低油耗,要后排舒适,要智能但不花哨。
未来,这种“深度本土化”车型会越来越多。比如针对北方的防冻设计,针对山区的陡坡缓降优化,针对城市的低速静音调校——谁能更懂用户,谁就掌握市场。
所以,汉L值不值得买?
如果你要一台:
✅ 家用舒适
✅ 油耗极低
✅ 智能够用
✅ 安全拉满
✅ 性价比炸裂
的B级车,汉L几乎是目前最稳妥的选择。它不完美,比如车机应用生态不如华为,品牌格调不如德系,但它的每一分成本,都花在了用户能感知的地方。
它不是为炫技而生的车,而是为生活而生的车。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现在的国产车,是“堆配置”更重要,还是“懂用户”更重要?
如果是你,17万预算,会选汉L,还是加钱上合资?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10个走心留言,送比亚迪原厂车模一个。
(顺便说一句,上次我试驾时,不小心把车停在了公司楼下禁停区,被保安追着跑——这事儿就不提了……)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