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

哥们儿,你见过穿越剧,但你见过一台活在2025年的“穿越车”吗?

东风风行S50EV,售价15.09万起。

我看到这消息的时候,手里的咖啡差点没拿稳,这价格,这营销,简直就是汽车界的行为艺术。

最骚的是什么?

是那个“购车参加砸金蛋,100%中奖”。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我脑子里瞬间“Duang”地一下,画面直接拉回了十几年前,我爸妈单位楼下超市开业,大喇叭循环播放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红布条子拉得满天飞。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而成年人的迷惑,可能就来自一个金蛋。

这台风行S50EV,让我说,它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你看它的资料,懂车分3.44。

这分数放我们上学那会儿,是准备回家挨男女混合双打的水平。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可就是这么个“差生”,车友圈里愣是有三千多号人,每天唾沫横飞地聊着。

这叫什么?

这就叫存在即合理,哪怕这个“理”有点歪。

我点进去潜水半天,算是摸着点门道了。

你跟想买特斯拉、蔚来的那帮人聊S50EV,他们能跟你聊到天亮,聊的都是鄙视链。

可你要是坐进一台网约车,跟司机师傅盘盘这车,他估计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内饰老?

关我屁事,方向盘能转就行。

车机傻?

能连蓝牙听个郭德纲相声,还要啥自行车?

续航三百多公里还打折?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没事,咱对这片儿的充电桩,比对自己家孩子都熟。

看到了吗?

这就是典型的生产工具思维。

车,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能遮风挡雨,能把A点的人拉到B点,然后换回几张钞票的铁盒子。

什么零百加速、什么智能座舱,都是虚的,能跑、能省、别半路趴窝,就是最大的美德。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这台S-五十-EV,恰好就卡在这个生态位上,精准得像一把手术刀,切开的就是网约车营运市场这个大动脉。

它是一台彻头彻尾的“油改电”,底子就是一台燃油车硬塞进一套三电系统,先天不足,浑身都是妥协的痕跡。

可也正因为如此,它的维修成本、配件价格,都保留了燃油车时代的“质朴”。

可时代这趟车,跑得太快了。

当比亚迪秦PLUS这种“电比油低”的怪物冲进市场,挥舞着价格屠刀乱砍的时候,像S50EV这种上个时代的遗老遗少,日子就变得相当难熬。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这就好比,你还在用算盘算账,旁边的人已经掏出AI超算了,你俩比效率,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所以这次的“正价销售”,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带着点黑色幽默。

一万块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今天,优惠一千块,再送你个小礼品,让你砸个蛋。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别说伤到对手,可能连自己的手都给震麻了。

这背后,是东风风行这种传统大厂在新能源转型期的集体阵痛和迷茫。

想掉头,发现船太大了,惯性拽着你走;想往前冲,发现前面的快艇已经没影了。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话说死。

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市场上,任何奇葩的存在都有其土壤。

在那些五环外的下沉市场,在那些信息没那么通透的角落里,或许真有它的目标客户。

一个刚入行,预算被死死卡住,又对二手车心存芥蒂的网约车司机,面对这台崭新的、能上绿牌的纯电轿车,没准儿真就咬牙提了。

毕竟,开始赚钱,比“更好地赚钱”要来得更迫切。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所以啊,这台15万的车,这3.44的分数,还有那个金光闪闪的蛋,共同构成了一幅车市的清明上河图。

它不高级,甚至有点土,但它足够真实。

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些被新势力发布会激光灯照不到的阴影里,还有很多人和车,在用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为了生活这俩字儿,玩命地跑着。

那么问题来了,老铁,如果是你,你会为了那个100%中奖的金蛋,去4S店里看一眼这台“活化石”吗?

梦回十年前,风行S50EV还卖15万,专供网约车师傅?-有驾

还是说,远远看见那个金蛋,你就已经闻到了一股“坑”的味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