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我对新能源车特别感兴趣,但不代表我会盲目。你知道的,行业里水太深,哪里都有人在挤牙膏。这次看到比亚迪秦L DM-i新款要升级的消息,我心里其实挺复杂。比如说,续航从120到130公里,看得我一阵纠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电池容量确实从15.87kWh升到20.79kWh。别的细节我也看了,车身尺寸没变,但加了个未央灰。新配色挺帅的,跟汉系列那种沉稳雅致的风格比,感觉多了点年轻气息。比如那龙须大灯,点距式格栅,反正视觉冲击挺强的。现场有人说,这车长得还行,跟A4有点像,但我觉得,没有它漂亮的模样,怎么让人愿意多看两眼呢?
不过我最关心的还是续航。官方说130公里,跟我预想差不多。用心算,电池多了个5度电,是多少?大概增加了10公里左右的续航。那是不是说,真要到150公里还得等下代?我猜测,未来肯定会把续航挤牙膏式升级,毕竟,买车的家伙都想多跑点。
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用料,为什么都这么吝啬?像苹果手机那种可拆卸电池,早就过时了,现在都挤牙膏似的,反正电池尺寸一扩大,就想多卖一点电池包。比亚迪这一点,肉眼可见的缩水就是用料有限。
这次新车的内饰,我也偷偷瞄了几眼。电子怀挡很有趣,也算是点亮了科技的氛围。其实我一直觉得,怀挡虽然看着更酷,但我更害怕用久了会跑偏。你们知道,很多人觉得,怀挡的设计带来的是怀旧感,其实就是不想换个新的挡把。有朋友说:你看那电子挡,纯粹是为了忽悠年轻人,实际上用起来不方便。我倒不无同感。
我还听修车工人说了句:这车保险杆骨架太软,跑得快,两三年就得换。我就想,这也是你们常年修车的故事。里面的用料难不难用?可能还真是个问题。
其实我想,整个升级改款,值不值得?你们猜猜看,电池容量和续航,只是表面文章,真正亏的,是我们消费者的智商。比亚迪能不能一次性配齐150公里的纯电续航?我觉得,可能没那么容易,毕竟成本摆在那。
我还记得一个销售说:这车纯电续航其实挺好,够日常使用。但我心想:你确定?你试过回老家?那路开多长?嗯,不敢想象。其实我最怕那种说得天花乱坠,实际开起来就一地鸡毛。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车尾部那贯穿式尾灯设计,还是挺亮眼的。没有外露排气是个遗憾,运动气息还是不足。还记得上次试驾一辆同价位车,尾部设计像个翻车鱼,整体看着贼丑。我有个朋友说:还能不能多点用心?我其实也挺理解他的感受,可惜,厂商之间,设计成本和工艺总是充其量让人喜欢个大概。
说到空间,很多人觉得,所谓中型车,后排空间还不如A0级车。我也试过,坐后排那感觉,够大,但实际上,腿部空间比起一款A级车差远了。你们知道,后排空间这个事,除了数字之外,用起来才真实。
这次加入未央灰,的确让外观更有年轻气息,但我真不知道,除了色彩的变化,还能带来多大的升级感。估计,大家最关心的动力和续航都在等待官方宣布,反正还要看后续套路。
人都喜欢期待,我也是。是不是以后买车,要更理性点?还是说,就算续航到150,也不会比现在的吝啬配置多花太多钱?
比亚迪这次升级,你会觉得值吗?还是觉得,这不过是挤牙膏式的用料升级?别告诉我,车厂是真的在用心,我可是见多了水分。
你有没有想过?这款车实际购入成本和日常维护,差别到底几何?也许,真正决定我们买不买的,除了续航,还在于那点情怀和性价比。
我还在想,要不要提前一两年,把下一辆车归纳在心里,留个备胎。毕竟,未来的续航、价格和设计,都还含着迷雾。
你说,15公里的差距,究竟值不值我们期待的下一次跨越?还是,继续等待那个能一次性把续航拉到150公里的梦?我自己都搞不清楚。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