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宝马i3这个事儿吵得挺火,给大家说说我个人怎么琢磨这个事儿。以前这辆宝马电车卖价是三十多万到四十多万,现在直接能二十万开回家,这降价幅度简直就跟泼水似的,泼得让人一头雾水。原本大家都觉得三十万的宝马电车,有点看不上,这价格一到二十万,同样的车,立马就有人心动。很明显,价格就是驱动一切的关键,这一跌,态度完全变了。
其实这事不只关宝马,放眼看去,整个BBA阵营(就是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这个赛道里,都不好过。以前吧,说起豪车,大家默认就是这仨,谁家但凡能开一辆,不光是交通工具,更像是身份的象征。所以买贵点儿都有人抢着买,BBA那叫一个有底气,价格定得死死的。利润咋地?相当可观!
那时候,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基本就是霸主,三家加起来能把整个豪华车市场的六成份额揽入囊中。仅仅以一年前为例,宝马在中国交付差不多八十五万台车,奔驰七十多万,奥迪略少但也快七十万了。这数据要是放到朋友圈炫一炫,肯定能赢一大片人。
但问题是,新能源车一浪一浪地追上来了,原本BBA觉得:“我品牌够强,肯定稳。”谁想到中国车企直接杀了个回马枪。不光产品越做越好,价格也便宜,智能化还天天整新花样。眼看着中国市场上三十万以上的新能车都被国产品牌给抢了,BBA哪还有啥优势?本来以为还能站在高地喊话,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冲。
到2024年,BBA的平均成交价掉的速度特别快,奔驰单车均价只剩43万出头了,比之前低了快两成儿。宝马和奥迪也都跳水了,日子难过到啥程度?财报一出来,呵,几乎是最惨的一季。奔驰营收比前年少了一截,利润从六十亿直接跳水到不到三十亿。宝马也是,利润砍了快三分之一。奥迪看着收入还能涨,结果利润又被削了三分之一,这就属于赚了声势,兜里还是没钱。
这背后反映的,就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以前他们说一句话,大家都信,现在不灵了。定价权直接没了,动不动消费者就说你是不是在割韭菜。更要紧的是,三十万以上新能源车,现在八成都中国造的,五十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国产品牌都能成顶流。像最近的问界M9,性能和口碑妥妥地压了宝马X5一头,持续热销,这在以前根本不能想象。
现在BBA只靠“品牌溢价”卖高价这套路,彻底失效。眼看着要完蛋,他们也知道光靠装高端能撑几天,市场是真要拼实力了。所以三家现在火急火燎地往下探,直接把产品和价格都拉到二十万到三十万区间。敢这么搞的,以前真没几个。
你像今年上的奥迪E5 Sportback,官方定价也就二十三到三十二万左右,各种优惠一算实际二十二万多一点,半小时就下了一个百分点单,这得有多抢手?奔驰也学聪明了,直接把电动CLA价格砍到二十五万九,这年代的奔驰电动,第一次掉进二十万区间。以前动不动三十万起步,市场也变了。
除了降价,他们也明白自己落后在哪儿。品牌虽然还算硬,但智能化体验明显比中国品牌弱。现在搞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啥的,你没两下就让人觉得落后了。所以这些BBA现在也不装了,大力跟中国的科技公司合作,“补课”。你看奔驰,跟字节签了战略协议,要把豆包大模型植入车里。再跟Momenta合作,“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直接装车,今年秋天国产的纯电CLA就给装。奥迪一边跟华为、一边跟科大讯飞、火山引擎玩智能座舱,不光是拼性能,连车标都改了,亮得闪瞎眼,活脱脱就是要和电动时代接上轨道。
而宝马呢,动作慢点。新一代iX3国产版,2026年才大规模出货,现在还是产品空窗期。不过人家自己也有规划,到2027年要推四十几个新产品,2030年要让半数卖成纯电,这点野心还是在那儿。只是说,现在的节奏有点慢,多少有点跟不上中国新能源市场卷速度。
老实说,BBA也不是全线没戏,在那种一百万甚至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市场,他们依旧有不少拥趸。百年积累的工艺底蕴和售后体系,还是能拽着一波理性消费者。也算是这种历史优势,给他们的转型争了点时间。问题是,“这一时半会儿的优势”并不长久,真的能转型得靠后续到底有没有拿出真本事。
现在BBA能不能翻身,全看降价和智能能不能“打出组合拳”。单靠品牌已经没用了,产品力才是王道。你看现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哪还像以前光冲着牌子买?现在懂技术、懂智能、懂配置,不少人试了国产高端电车后发现:品牌溢价没那么香,性价比、驾乘体验、智能化才是最打动人的。
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以前中国汽车市场被外资品牌垄断,现在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用技术和创新直接“逆袭”,BBA不仅价格得往下探,还得和国产品牌拼体验、拼智能,拼谁更懂消费者。说白了,就是一场实打实的“肉搏战”。
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谁能理解中国消费者最在乎的东西。你说二十万的预算,国人想要啥?要空间大、配置全、智能化要顶、不卡顿,安全还得靠谱,最好还能有点情怀。这跟过去只靠品牌撑门面的年代是两回事。现在买车就像买手机,品牌很重要,但你系统卡、信号差、APP少,谁还用你?车也一样,没智能、没体验,消费者不买账。
所以,宝马电车降价可以说是BBA们的一记重拳,不光是价格战,更是在“拼命追赶市场潮流”。不过,光降价还不够,智能化、性能都得加速。而且速度得跟上中国市场,“晚一步就落后一代”。如果产品跟不上,或者只是贴牌整改个“样子货”,消费者肯定还是会选国产。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一潭死水,是滚滚浪潮。新能源带来一轮又一轮技术革命,BBA不改变只会被拉下水。现在他们算是掉下神坛,开始接地气干起来。品牌情怀虽然还管用,但在性价比和智能体验面前越来越不值钱了。光“活在过去”,根本救不了BBA们的业绩,他们得拿出真本事,才能把这场“翻身仗”打赢!
归根到底,现在的车市是淘汰赛,你慢了、跟不上就掉队。BBA现在降价布局智能化,是有觉悟,但想彻底翻身,不光得产品跟得上,还得随时察觉市场变动,敢于革自己的命,和中国品牌正面对刚。
消费者现在越来越精明,花钱花得明明白白,大家都懂配置,懂体验,哪家把钱用在刀刃上都心里门儿清。所以,BBA想翻身,不能光靠过去的光环,也不能光靠一次降价,还得扎扎实实地在产品上下苦功夫,把智能化做到最好,把体验做得更符合国人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BBA们才有可能从新能源车的大浪里再站出来,打赢属于自己的翻身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