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番禺行动”揭秘:研发周期砍到18个月,背后藏着什么狠活

#美女#

广汽“番禺行动”揭秘:研发周期砍到18个月,背后藏着什么狠活?

这两天刷到广汽冯兴亚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发言,说他们搞了个“番禺行动”,把新车型研发周期从几年直接干到18个月。我当时就笑了——这哪是车企改革,这分明是给整个行业扔了颗核弹。

你们可能不知道传统车企研发一辆车要多久。三五年那是常态,光是油泥模型都能折腾半年。结果广汽这一刀下去,直接砍到一年半。这不是小修小补,这是把造车的底层逻辑给掀了。

我特意扒了扒他们怎么玩的。人家不跟你扯什么互联网黑话,就干三件事:把研究院和各个部门打散重组,搞了个“大研发体系”;所有流程从用户需求倒推;最关键的是把人力财务采购全塞进共享中心。说白了就是别内耗,都给我往一个方向冲。

最狠的是数据。原来市场响应要几个月,现在压缩到按周算,提速六倍什么概念?相当于别人还在用拨号上网,他们已经用上6G了。ADiGO智能座舱响应速度翻三倍,服务丰富度涨一半——这些数字背后是全套流程的重构。

广汽“番禺行动”揭秘:研发周期砍到18个月,背后藏着什么狠活-有驾

但说实话,我最佩服的不是他们技术多牛,而是敢对自己动刀的狠劲。现在多少企业天天喊转型,真到要动既得利益的时候全都怂了。广汽这次是把各个部门的山头都给平了,研发、制造、销售全部打通。这种改革疼不疼?肯定疼得要命。但结果摆在那儿:今年前三季度海外销量涨了42%,85个国家570个网点铺开。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他们现在造车不是工程师画图纸,而是从京东这样的平台拿用户数据来定义产品。这就好比原来是你妈觉得你冷,现在是你自己说想要什么衣服。那款和京东、宁德时代搞的“国民好车”,就是典型——用户要什么,他们才造什么。

当然有人会说,这么快会不会牺牲品质?可人家“星灵安全守护体系”预防了447万次潜在风险,八大系统双冗余设计。速度和质量,这次他们全都要。

广汽“番禺行动”揭秘:研发周期砍到18个月,背后藏着什么狠活-有驾

我在想,当传统车企都开始用互联网速度狂奔,那些还在PPT上吹“敏捷开发”的新势力们慌不慌?这场智能网联的下半场,可能比我们想的都要残酷。广汽这波操作,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真的找到了破局之道?咱们评论区见真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