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买车,买的不光是一台能开的机器,更是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可最近小米汽车一出事儿,仿佛把这兜底的安全感给掀翻了。真让人琢磨:咱们到底图啥?钱花出去了,难不成就买个糟心?
“测试车”风波这事儿要搁谁身上,大家估计都不干。明明自己是正规渠道买的新车,停在自家楼底下,结果一看玻璃上印了“测试车”仨大字,这到底谁能忍得住?这不就是明摆着糊弄人嘛?不少人会想,这是不是花了新车的钱,结果买了台“二手试验品”?有情可原地,网上气得都快炸了锅。小米那边赶紧出来灭火,啥副总裁高管的都出来说话,死命解释说是静电贴不小心留下的痕迹,是抽检流程问题,说以后一定改进。
可是,话谁都能说,究竟有多少人信?事情真这么简单吗?我琢磨着,如果真是正规新车,怕不是十万个细节都得把关得死死的,怎么会随手就让“测试车”字样堂而皇之地进到消费者手里?你说这事儿是偶然,难听点讲,是不是背后质量管理和品控环节本来就稀松?别以为大家都不懂车,有的车主明明白白玩车十年八年了,这一看门道就全明了。
再说,这事儿刚闹了一阵还没歇,没想到之前的事儿又被翻出来。记得那位SU7 Ultra的车主,说自己的车的那个“双风道碳纤维前舱盖”,宣传上吹得跟啥似的,结果根本不是真正的风道,说是内部结构压根没通风,是装饰件。这又被扣上了虚假宣传的帽子,车友们都不乐意了,维权的帖子满天飞。小米又出来说降温,补偿积分搞冷静期,一张嘴全是公关术语,可车主们更生气了,觉得你这就是糊弄事儿——人家找上门来,不是为那点甘蔗积分,而是要堂堂正正的态度和兑现的承诺。
说到底,这一圈圈的风波暴露出来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仨字——质量不过关。比如说灯和翼子板的接缝,有的车主说鼓包翘边,小米说装配有瑕疵,专家又说是设计欠缺。还有高速上的重大事故,到现在小米都没个说法。其实这些事里,大家最在意的只有一点——命和安全。不是谁刷几句道歉就能安抚,那都是实打实的痛。
更扎心的数据来了。五月的汽车质量榜,在新能源中大型和大型车里,小米SU7直接垫底。黑猫投诉上,和小米汽车有关的投诉,已经1000多条了,全是五花八门的毛病:车身质量差、车机卡顿、刹车瑕疵,甚至指控售后服务就是官腔打太极。你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人情何以堪?之前小米手机起家,靠的就是性价比和口碑,这要是把名声砸在了汽车手里,再多广告喇叭也蒙不过去。
你想啊,一边是信了雷军的“为发烧而生”,另一边看的是现实里的“为维权发愁”。消费者的钱包和信任,在试探中被消耗得所剩无几。你说现在买车,大家为什么越来越怕踩雷?就因为谁都知道,车这玩意儿关乎性命,跟买台小家电可不是一回事。真要出点啥事,后果得自己扛。
其实吧,外人也都理解,小米毕竟是汽车新兵,第一回下场造车,从摸石头过河到如今把SU7整上市里头多少得有点水土不服。很多地方摆明了经验不足,比如供应链的把控、零件的配合、装配线的品控。要是经不起折腾,赶紧叫板供应商,盯紧每个工艺环节,这都是真刀真枪下的内功。
可话又说回来,买卖这东西,谁也不是白给的。新企业,大伙儿初一接盘子买你的账,就是图个产品正心正品。你用真心,用安全做底,你就不怕恶评和危机。现在闹得沸沸扬扬,公关活儿倒是来了个一套接一套,可见实在的解决办法呢?积分补偿,送条车衣,那就真是隔靴搔痒,有几个人真正买单?大家在乎的是,每天开着它上路,是不是能百分百把命放心交给你?
世道已经变了,啥品牌神话都扛不住市场背叛。大家都说“用户至上”,但用户要的其实从来都不复杂。产品资料里你写了啥就兑现啥,公式化道歉没用,得拿出正儿八经修正的诚意,开门见山把问题解决了,让大家心里明镜似的。就像有网友说的:“买车不是赌运气,不等于买彩票。”
你说到底小米可行吗?我真不敢胡乱下结论。雷军能把手机做到极致,但汽车这摊子水深得很。烧钱没用,得啃下技术、磨出革新。小米汽车的未来就靠这回的危机究竟怎么应对。如果能咬牙改错,面对问题不遮掩,对消费者拿出爷们劲儿,这坎还能翻过去。要是还想着靠公关抹稀泥,问题解决不了一个,这点底子早晚折在危机手里。
其实整个事件我觉得最让人深思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品牌信仰?如果品牌不能让用户有安全感和自豪感,那一切努力就成了浮云。公司再新,产品再潮,缺了这份心气,最后都走不远。现在的小米汽车,最应该做的,是先把产品基本盘做好,从头到尾提升品控,修正哪怕细微的不足。要相信市场没有傻子,手机能有成就,是靠千千万客户的信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同理,汽车领域没有“白嫖的流量红利”,有的就是真正凭实力比拼。
我们买车的人,到头来图的无非就是那点踏实。还能指望厂家真心改过,别当维权的网友是闹事,别把舆情当成危机公关的机会,更别想着靠遮掩蒙混度日。所有真正伟大的品牌,都是在被骂下被打下,一点一点变强的。小米这次是一次大考,最后能不能从危机中学到什么,大家都盯着呢。
你说将来小米汽车到底能不能撑下去?我这人不爱押宝,更不信谁家的牌子生来就硬。能屹立不倒的,都是在千疮百孔后,肯拼肯改最后脱胎换骨的。如果小米汽车这回能扎扎实实修正问题,自省自救,那就还有看头。要是只想着“描眉画眼讨彩头”,那就干脆趁早歇菜。消费者识货,社会有记忆,历史也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说到头,其实就是一句话:卖的是车,拼的是心。能不能拿出真本事,扛得住事儿,才是未来立身之本。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