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绵、城北高速停止收费,西部首批到期免费高速诞生

高速公路免费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近日,四川传来重磅消息:成绵高速、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即将停止收费。这是继去年广州北环高速免费之后,又两条因收费到期“退役”的高速公路。它们不是第一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条。

成绵、城北高速停止收费,西部首批到期免费高速诞生-有驾

三十多年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撑起了中国高速的“从无到有”;而今天,当第一批高速陆续迈入“30岁大关”,我们是否终于等来了高速免费的转折点?

答案,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一、第一批高速“退役”,但免费通行为何仍不普遍?

从沪嘉高速、广佛高速,到武黄高速、广州北环,再到如今的成绵高速……这些诞生于八九十年代的“元老级高速”,确实正按《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收费期满后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但为什么我们并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免费潮”?

原因一:不少高速正通过“改扩建”实现“变相续命”。一旦启动扩建,投资额重新计算,收费期限也可重新报批。30年大限?不存在的。

原因二:养护成本高企,地方政府压力巨大。建设虽难,养护更贵。随着路网老化,维修、翻新、智能化改造……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

原因三:新能源车崛起,冲击传统养路财政。燃油税曾是养护公路的重要来源,但随着电车普及,这项收入正在快速萎缩。钱从哪里来?成了现实难题。

甚至,一些早已免费的国道、一级公路,近年来竟“重启收费”,比如甘肃、山西、安徽等地部分国道就已设站收费,理由无一例外:弥补债务、保障养护。

成绵、城北高速停止收费,西部首批到期免费高速诞生-有驾

二、“深圳模式”为何难以复制?

2014年,深圳做了一次大胆尝试:政府出资27亿元,提前13年“赎回”梅观高速,转为免费通行。这一操作被称为“深圳模式”,被誉为“用政府买单换民生便利”。

但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几乎没有城市跟进?

根本原因在于:不是每个城市都像深圳一样“不差钱”。

一条成熟高速,每年收费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元。若要提前回购,政府需一次性拿出巨资补偿运营方——这对很多负债高企的地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也正因如此,“深圳模式”虽好,却始终是少数派的游戏。

成绵、城北高速停止收费,西部首批到期免费高速诞生-有驾

三、高速免费,是一场关乎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很多人说:高速早该免费了!你看美国,绝大多数高速都不收费。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高速虽不收费,却主要靠燃油税+联邦财政支撑——而其路网老旧、基建更新慢等问题,也一直备受诟病。

中国用三十多年走完了美国半个多世纪的路,靠的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闭环机制。一旦收费彻底退出,养护与新建的钱从何来?要么靠税,要么靠债——最终兜底的,可能还是每一个人。

所以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或许不是“免费”或“收费”二选一,而是:

如何在公益性与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如何不让高速收费成为物流成本的“隐形杀手”?

如何避免“一免费就拥堵、一收费就抱怨”的循环?

成绵、城北高速停止收费,西部首批到期免费高速诞生-有驾

四、未来:免费是趋势,但不会一蹴而就

尽管全面免费短期难以实现,但趋势已经明朗:

- 到期一条、免费一条,是政策底线;

- 区域型高速(如城市环线、短途通勤线)更可能率先免费;

- 政府回购、PPP转型等模式或许会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探索。

高速的本质是公共基础设施,不是摇钱树。当它的建设成本逐渐收回,当它的存在意义更多是服务而非盈利——免费通行,就是它最终的归宿。

只是在这之前,我们仍需耐心。

结语:

一条高速的免费,是一场历时三十年的信用履约,也是一座城市向民生让步的担当。

而从“收费时代”迈向“免费时代”,则是一个国家从基建狂魔走向运营高手的成人礼。

路,终将免费。但通往免费的路,还要走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