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起拍价仅 2175 元的宝马 X5 越野车,在阿里资产・司法平台引发超过 2.7 万次围观,105 人报名竞拍的盛况。这台出厂指导价超过 70 万元的豪华车,此刻正静静停放在湘潭市公安局停车场,金属车漆在时光侵蚀下失去光泽,座椅霉斑与刹车盘锈迹见证着长达五年的扣押岁月。
从 2018 年 5 月被湘潭县人民法院扣押至今,这台无牌宝马 X5 始终未能完成上户登记。司法文件显示,车辆既无机动车合格证明也缺失登记证书,这意味着即便成功竞拍,新主人也只能将其作为零件拆解车处理。评估机构现场勘察记录显示,长期露天停放已导致电瓶完全亏电,真皮内饰遍布霉斑,刹车系统出现严重锈蚀,这些细节在拍卖公告中被如实披露。
与这台宝马 X5 同期拍卖的还有一辆奔驰 V260L 商务车,两车均涉及赵晓军追缴违法所得案。司法评估报告采用市场法对两台豪车给出 4350 元总估值,拆解后的废铁价值成为定价依据。这种看似荒诞的定价逻辑背后,是司法机关对涉案财物处置的严格规范 —— 当车辆失去合法上路资格,其残值只能按照报废金属计量。
令人玩味的是,这场特殊拍卖引发的关注远超预期。截至 4 月 26 日,宝马 X5 的拍卖页面已收获 27041 次点击,1482 人设置提醒,105 个竞买人缴纳保证金。对比同平台普通二手车拍卖通常数百次的围观量,这场豪车废墟的拍卖热度折射出公众对司法拍卖的认知偏差:部分竞拍者或许怀揣着捡漏心态,却未充分意识到无法过户带来的法律风险。
司法拍卖专业人士指出,这类刑事涉案车辆的处置存在特殊风险。由于车辆档案缺失,即便拍得后进行修复,也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上路许可。某些案例中,购车者试图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牌照,最终面临车辆被扣、高额罚款甚至刑事追责的后果。湘潭县法院在公告中特别强调车辆不能上路行驶,正是基于此类前车之鉴作出的风险提示。
从更宏观视角观察,此次拍卖揭示出司法资产处置的复杂生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对违法所得追缴形成的涉案财物,司法机关需在确保程序正义前提下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当传统评估方式难以适用时,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残值评估,通过公开拍卖保障处置透明度,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标准流程。
这场引发数万人围观的司法拍卖,终将以金属称重式的价格成交。它既是一面照见人性逐利本能的镜子,也是观察中国司法拍卖制度演进的重要样本。当最后一个竞买人按下出价键时,标的物承载的早已不是驾驶乐趣,而是法治进程中关于程序正义与资产处置效率的深层思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