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汽车集团重磅推出全球新一代超级电混技术——「雷神EM-i超级电混」,简称「雷神EM-i」。据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实现了惊人的续航里程,高达235km,同时百公里油耗仅为62L,充分展现了其「极致节能,超长续航」的卓越性能,跻身当下顶尖的电混系统行列。
在吉利「雷神EM超级电混」的产品序列中,除了已经亮相的「雷神EM-i」,还有一款节能性能更为出色的「雷神EM-P超级电混」。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款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来看「雷神EM-i」,其电感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同时油耗也大幅降低。这一特点使得它在电混市场中独树一帜,成为追求节能与续航双重优势的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而「雷神EM-P」则更进一步,不仅在节能方面有着卓越表现,更在性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这款技术的推出,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吉利在电混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探讨「雷神EM-i」的节能特性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款技术在混动发动机、混动电驱系统以及混动系统控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创新。这些创新点共同作用,使得「雷神EM-i」在节能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
首先,谈及混动发动机,其热效率在「雷神EM-i」上又得到了新的提升。据公开资料显示,该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最高可达5%,这一成绩甚至略微超越了同行业竞品的06%。这一提升的背后,得益于吉利动力0的『驭风火龙卷』燃烧系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深度革新。
通过一系列独有设计,如采用「鸭嘴」式大倾角气道、创新的Mask结构导气以及气流仿形活塞顶,缸内气流运动被巧妙地分解为生产、运输、转化、使用四个环节,从而实现了系统的高效控制。同时,改进后的斜挤气燃烧室结构设计使得燃烧速度提升了20%以上,压缩比的控制精度也大幅提升了35%,充分挖掘了燃烧潜力。此外,双流道集成排气设计使得排气过程更加顺畅,进而提升了4%的功率。这些改进措施共同作用,使得发动机的高效区域覆盖面积相较于上一代产品,相对值提高了56%,绝对值更是提升了2%。
此外,EGR废气再循环系统也经过了优化改进。新系统采用了不锈钢EGR冷却管,显著提升了废气再循环率,使其接近30%的水平。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水套被精心设计为三层结构,不仅在精确控制分区冷却方面表现出色,还实现了水套容积的30%缩减。据相关数据披露,经过改良后的EGR系统,不仅暖机速度提升了40%,还成功降低了3%的油耗。
其次,雷神EM-i的混动电驱系统,官方命名为E-DHT,进一步提升了集成度,达到了11合1的高度集成。这一系统将双电机(P1+P3)、电控、SiC无级升压模块、VCU、TCU、PDU、传动系统、TMS热管理系统以及G-TCS主动防滑系统等众多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高度的集成化不仅为发动机舱节省了空间和重量(相比Everest减重5%),更带来了功率密度的提升和传动效率的优化,最高可达8%。
「E-DHT」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采用的「碳化硅变压模块」。相较于传统的IGBT模块,这种模块在升压方面表现出更稳定的特性。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多家车企的纯电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混动系统中引入此模块,并与神盾插混专用电池相结合,不仅显著提升了驱动电机(P3电机)的最大功率(「雷神EM-i」的P3电机最大功率提升至160kW),还确保了整套动力总成在亏电状态下的动力一致性,从而避免了因亏电导致的电驱功率受限问题。这种改进使得驾驶电车时的体验更加持久、稳定,同时也增强了安全性。
此外,「E-DHT」内部的电机也经过了全面升级。通过采用双端X-Pin扁线绕组工艺、一体式转子轴设计、V6分段转子以及高精准喷淋油冷技术,电机的效率显著提升至02%,同时换热效率提升了20%,温度均匀性也得到了18%的改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体式转子轴设计」这一创新工艺,展现了吉利在制造领域的精湛技艺。
由于混动发动机内部的组件改良以及混动电驱系统集成度的提升,虽然表面上看似是一个设计问题,但其背后却对加工工艺的精密度和成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例如,「一体式转子轴设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体现了对加工精密度近乎苛刻的需求。而吉利义乌动力基地的精湛制造功不可没,这里被吉利官方誉为「微米工厂」。得益于诸如1000℃高温淬火工艺以及1微米智能选配分组系统等尖端智造技术,「雷神EM电混」得以不断自我革新,夯实基础。
在探讨「雷神EM-i」的技术革新时,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混动系统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体现在对AI技术的融入。这一技术革新听起来可能较为抽象,但我们可以尝试具体化地进行分析。首先,「雷神EM-i」采用了P1+P3串并联架构(单挡)作为其混动架构。在这种架构下,其混动策略主要围绕中低车速和高车速进行优化。当中低车速时,系统会优先选择纯电或串联模式,由P3电机承担主要驱动任务;而在高车速时,则采用并联控制,以发动机驱动为主,同时辅以P1电机的调节功能和P3电机的并联辅助。
而将吉利独有的天地云一体化智能网融入「雷神EM-i」后,该车得以充分利用实时感知信息和出行大数据。借助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强大算力,以及AI大模型预测和决策算法,车辆实现了星睿AI云动力、智慧能量管理、智慧运动控制和智慧云诊断等多项功能。
星睿AI云动力能够结合车辆感知的环境信息、驾驶行为,以及导航和路况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智能化决策,从而提升车辆在能量管理、运动控制和诊断方面的能力。
智慧能量管理则基于导航信息、惯用路线、环境温度、道路工况等因素,对混动系统的油电决策、电池加热冷却、目标电量和充电提醒进行智能化处理。这一功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规则化混动策略,还能通过学习不断优化,使车辆更加智能。
智慧运动控制则主要依赖于驱动电机的实时感知,并结合车身姿态、视觉数据和大数据历史信息,实现对驾驶风格、道路地形和环境工况的智能识别。它能够动态调节驱动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实时控制,从而提升车辆的防滑、过弯和操控性能。
此外,智慧云诊断技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对动力电池和动力系统进行全面的故障预警诊断,以及智能能耗异常提醒。它还能对动力系统、三电零部件、热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并实现软件层面的自动修复和主动维保功能。
综上所述,在电感化、智能化以及油耗表现上,「雷神EM-i」均展现出了卓越的成绩,成为自2021年雷神电混发布以来,电感化最强、智能化最高、油耗最低的混动系统。即便将其置于当今整个行业的大背景下进行对比,「雷神EM-i」同样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此外,我们还要提及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的一项技术细节。为了进一步提升「雷神EM-i」在馈电工况下的安全性,吉利已经申请并成功验证了一项创新的『冗余专利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发动机、P1电机以及P3电机之间实现了互为备份的功能。即便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发生故障,整个动力系统仍能保持正常驱动,确保车辆的安全与稳定。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技术的实际效果,银河星舰7在亏电状态下,于高环上以155km/h的高速持续行驶了2个小时。结果显示,在极限亏电状态下,车辆性能依旧稳定,没有出现任何衰减迹象。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雷神EM-i」在节能与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同时,我们还带来了一项小惊喜:「雷神EM-P」的节能性能同样出色,且在动力方面也有着不俗表现。
「雷神EM-P」在混动架构上虽已悄然变革,但其核心优势依旧不减。3挡结构赋予了它高达4920N·m的轮端扭矩,以及436kW的强大功率,使得在0-30km/h和80-120km/h的速度区间内,动力响应速度达到了毫秒级。这一卓越性能,已在领克07 EM-P和08 EM-P等车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悉,未来「雷神EM-P」还将持续进化,通过OTA技术不断升级。在此次发布会上,官方还透露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近期,「雷神EM-P」将推出一款性能升级版,配备后轴双电机,系统功率显著提升。这款新车型有望在领克品牌中崭露头角,成为插混市场中的佼佼者。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汽车混动技术的发展路径已逐渐明朗,可概括为“电感化”与“智能化”两大趋势。基于这两大关键词,各大汽车制造商均积极投入研发,将纯电平台技术逐步融入混动系统,不仅在架构和硬件设计上寻求创新,更在油电控制和能源调度软件方面进行精细标定。然而,速度并非唯一考量,更重要的是确保每一步研发、验证、量产及装车环节都达到甚至超越100%的质量标准。简言之,这背后所比拼的,是整个汽车制造体系的综合能力。
回顾吉利在动力总成领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0时代起步,到0时代已能自主研发出世界领先水平的8TD高性能直喷增压发动机,吉利不断迈向新的技术高峰。随后,吉利进入了0时代,推出了全球首款P5架构的混动系统,实现了单一平台对轻混、强混、插电和增程等多种动力类型的兼容。这标志着吉利已经完成了动力总成体系化的建设。
进入2021年,吉利发布了雷神动力,从而开启了动力0时代的新篇章。此次发布的「雷神EM电混」,特别是即将在吉利银河星舰7上搭载的「雷神EM-i」,预示着吉利在混动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进化。
实事求是地说,关于混动技术的论述已经累积至百万字以上。过去,每款混动系统的迭代往往需要约5年时间,然而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的崛起,这个周期被显著缩短,甚至达到了2年或更短。令人欣喜的是,吉利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其速度从未让人失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