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召回SU7标准版,因智驾提醒延迟,官方用OTA升级修

说起小米汽车召回SU7标准版这事,铺天盖地都是在说“没啥大事,OTA一下就好了”,意思是不用开车去4S店,也不用师傅拆车修理,宅家点点手机就能解决。你要是问旁边懂点互联网的,同款答案也是:“技术升级而已嘛,哪有那么夸张。”

但我总觉得,这事儿不是那么简单能一句话就糊弄过去。问题根本不是“远程升级牛逼”和“售后便捷”,而是应该想一想,小米为什么要挂上‘召回’两个字,而不是默默地正常推个系统。

召回,是啥意思?谁都知道这是汽车行业的“红色预警词”,以前是发动机出问题、制动有隐患、线束有烫灾,厂家才老老实实低头认错,发公告“因安全原因需要召回部分车辆修复”。现在,虽然整的是个OTA(远程升级),但本质上还得按照召回那一套来,因为这是有安全隐患,这不是刷个壁纸、优化点语音助手、加几个动画那么简单。

有人会抬杠:既然不是换零件、不是大修,那顶多就是代码有点逻辑漏洞,修补补,隔壁苹果谷歌天天都在干,为啥就变成大事儿?其实答案一点都不复杂,因为中国自从今年开始,工信部专门发了规定,跟你明说了:如果你的远程升级(OTA)是用来消除汽车安全缺陷,导致有安全隐患的,就必须像传统召回一样,按照流程办,包括备案、公开透明、后续监管。就是说,修手机的小米和造车的小米,性质完全不一样,一个刷系统是新功能,一个刷系统是要命。

所以你看这次官方声明,说得特别直白,说是“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下,部分极端特殊场景识别、预警、处置不到位,驾驶员接管不及时可能碰撞”,这意思啥?还不是告诉你,前些天高速上的事故不是单独偶发,你那车现在用着,哪怕跟大家一样开,极端场景下有被坑的风险。这时候还抱着“技术升级罢了”那种思路,那真是拿生命开玩笑了。

可能有人觉得,升级系统都有风险干嘛造车?技术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零失误,汽车智能化越强,“修Bug”就越频繁。问题不是车有Bug不可原谅,而是出了安全漏洞有没有担当。你敢召回,敢承认问题,敢公开方案,让所有人都一起接受监管,这是底线。如果谁还遮遮掩掩,不说不召,那才真是玩命。

你细品这事背后,大佬们其实都在推,汽车本质变了。以前大家比的,是谁发动机牛、谁底盘稳、谁能多省油,现在都干起“比升级”“比算法”来了。出了个Bug,厂家能不能及时响应,透明处理,别只顾着推新功能掩盖隐患,这其实考验的是企业信誉。

再往大了琢磨,咱们买的智能汽车,日常用的时候,谁没碰过电子系统抽风?有时候车机卡壳、智驾提醒晚一步,有时候导航就给你指个迷路。你可以吐槽“智能”有点智障,但安全功能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小米这次召回,关键点就是智驾提醒接管太晚,留给驾驶员处理的时间只有2秒,这两秒钟,你是谁都来不及转念,更别说反应。别跟我讲什么“老司机经验多”,“一看就知道要接管”,大数据统计,出事的时候急转瞬息之间,出错根本对自己不客气。

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智能汽车高速上的主动辅助系统,谁能说自己就是绝对靠谱?你敢拍胸脯保证场景全覆盖,不管天气、光线、道路标线出不出差错?如果真的能做到,那也不会有这次召回了。

所以本质就在这,技术升级永远没法消灭所有BUG,但是不是能尽快让风险变小、让用户知情、让解决方案公开,那就见企业骨气了。小米选择召回,虽然最后动作还是OTA,但已经表示安全问题不能拖、不能私下遮掩。这比某些厂商出了事还要死鸭子嘴硬、强行自我辩解,“用户操作失误,和产品无关”,要有诚意得多。

有人肯定还纠结,这样是不是打击创新?搞智能驾驶容易出事故,系统升级一波接一波,会不会让企业畏手畏脚?其实聪明的都知道,现在用户越来越精明,技术漏洞不可怕,怕的是厂家不把你当人,不当回事。你公开沟通、及时解决,用户反而更信任下次再买你的车。

小米汽车召回SU7标准版,因智驾提醒延迟,官方用OTA升级修-有驾

但也别光添彩虹屁,回到具体技术层面,这波OTA能不能真的消除安全隐患,说白了还得看实际效果。小米讲了,秋季要推大版本系统,SU7、YU7都能升到新OS,涵盖哪些升级内容、是不是对高速智驾事故场景做了针对性优化,这才是关键。比如之前出事最大问题是智驾提醒接管窗口极窄,好些功能跟科幻片似的,亲身体验却是“检测迟钝、预警滞后”,升级是不是能把这一点实打实解决了?不是几句官方语就能糊住的。你哪怕多做限速提醒、加强远光灯应对方案,加强疲劳监测,那都是常规安全配置,极端情况下能否救命,到底实际表现咋样,还得车主不断踩坑、复盘。

所以这个事,最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公开了安全隐患,愿意认错整改,政府也强制让智能车召回要有流程,咱们用户位次提升了,但后续细节真别忽视。到底OTA升了什么,哪些场景能覆盖,哪些还是模棱两可?以后类似问题还会不会发生,出了后门是不是还有新Bug?这些都要追着问。别全信PR措辞,最终还是得靠用户体验、口碑验证。

有的人还在嘲笑小米“自家第一次造车就出来丢人了”,我觉得这没必要。整个行业都在“智能汽车高速进化的阵痛”里轰轰烈烈,谁家不出点事?能召回、敢打补丁才是与时俱进。怕的是出了事故,谁都在甩锅,什么“极端场景太特殊,概率极低”,一通推搡,责任全给驾驶员。技术真不靠谱,甭管智能不智能,出了事该谁担都不能推脱。

小米汽车召回SU7标准版,因智驾提醒延迟,官方用OTA升级修-有驾

未来智能汽车还会继续进化,技术升级比以前频繁,谁家都不能保证代码永不崩溃。关键是,出事及时承认,安全透明处理,然后把升级方案说清楚。你敢于改,敢于让所有用户都第一时间知道,那才算真正的行业担当,不是光用几个词语新瓶装旧酒。

其实普通人最关心的,不是厂家怎么解释,而是产品到底能不能“越开越安心”。每一次安全隐患的暴露,都是让大家思考,智能和安全,到底谁排第一?某些极端场景下你指望系统全权负责,能不能真的救急不掉链子?别光相信厂家PPT,要自己多试、多总结、多发表意见。

小米汽车召回SU7标准版,因智驾提醒延迟,官方用OTA升级修-有驾

最后希望小米这次能把升级做得彻底点,不要只做表面文章,真正让车主在高速上用得起、用得安心。如果只是功能拼凑,没针对事故痛点像样优化,那以后还得再来一次OTA召回,到时候就不是新鲜事,而是行业普遍病。

每个智能汽车品牌都该记得,安全不是靠神仙算法吹出来的,也不是靠OTA一波波刷就能全停。消除安全隐患,态度、透明、担当才是根本。咱们用户也要擦亮眼睛,不只盯着新功能,更盯着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小米汽车这次召回,是个进步,也是提醒,技术和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监督和思考。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