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月产量下滑,国内销量跌14%,比亚迪的扩张列车突然点刹,若继续押注高端故事,风险将进一步放大

哎呦,这局,真是聊起来想跳舞,一会儿高端,一会儿规模,这比亚迪的戏码,简直像个连续剧,难以预测的悬念啊。

你看,现在产量连续两个月掉,销量像坐了过山车一样跌了14%。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仰望U7、腾势N9那些高开低走的案例,整个战略似乎出现了点刹车。

连续两月产量下滑,国内销量跌14%,比亚迪的扩张列车突然点刹,若继续押注高端故事,风险将进一步放大-有驾

说实话,仰望那些堆料到天花板的豪华越野,这逻辑我真晕。他们拼命往百万级目标上冲,拼的不是技术,是豪华=有历史厚重感的潜台词。这锅卖的,实际上拼的是故事和品牌的底蕴。你说,电动越野再怎么牛逼,难不成还能盖过豪华=历史沉淀的财神爷地位?结果显而易见,消费者还是更相信有历史感的豪车,而不是堆料炸裂的网红车。

腾势N9也是一样,外观漂亮,智驾牛,价格合理,但!这是个典型的品牌认知误区。腾势在民众心里,依旧被划成网约车上下班用的,身份错位得要死,销量就不奇怪了,根本就是史上最惨的理想——明明不错,偏偏标签挂错地方。

比亚迪的底牌其实很明显:规模化。你看,它有37万的月销量、286万的累计车,放在现在这个困境里,简直像个钢铁洪流,一边应付硅谷、汉、刀片电池,一边还能腾出手把仰望那些技术放低点,给30-40万区间打补丁。腾势直接砍掉冗余配置——说白了就是方便转化成高性价比的车型。这操作,挺务实。

连续两月产量下滑,国内销量跌14%,比亚迪的扩张列车突然点刹,若继续押注高端故事,风险将进一步放大-有驾

海外市场更像是个缓冲区。80万辆目标,不能当作高端市场的全部,因为东南亚、南美那些地方,品牌溢价没那么重要,规模就能帮忙吞掉过剩产能,腾出手来缓解国内压力。

但问题不是没有,是真得悬在空中的节奏。年底只剩下四个月,还差263万辆,要绕过这个死结,只能靠火力全开。

你让我选,我当然想要规模!高端不知道真打得起还是打不起来,长远来看,子品牌折价折得更狠。如果继续押注豪华故事,变成品牌自嗨,风险就越来越大。反过头,全冲量,万一高端品牌长期折旧,哎,亏得就不只是钱了,是品牌的信誉。

很想问你:你觉不觉得,现在别说车不好,是老百姓都没钱了?买不起车,二手车倒便宜得让人心疼。这车,后面卖二手还能捡个便宜货——那性价比,堪比被低估的宝藏。

连续两月产量下滑,国内销量跌14%,比亚迪的扩张列车突然点刹,若继续押注高端故事,风险将进一步放大-有驾

此外啊,这车泥珠太重,续航太短,插混不行,纯电又跑不了长途。学学小米,学学极氪,用文化、故事、甚至是动画、电视剧,把豪车逐步植入大众心中。你说,不搞得像个文化符号,能涨粉吗?未来几年,差不多就变成豪车的代名词了。

你现在海外销量那一幕,不光128%的增长,还从某种意义上缓解压力,但归根结底还是看你怎么自我定位:是把自己当高端豪华的,还是一股规模洪流。我觉得啊,谁都知道,想靠豪华掏空用户的钱,是有限的。一旦土壤变薄——换句话说,消费者钱包再也挡不住你不断推高的价格,问题不就来了?

最终,我倒觉得,比亚迪的未来一定是全球前三车企之一。但是痛点在哪里?还是仰望这出滑铁卢,理想做Mega,你说,哪个才是真正的硬核策略?所以,老铁,你会选保规摸,稳扎稳打,还是用力冲量,拼个上市、拼个市场份额?这说明问题的,不只是车,更是整个市场的脉搏。

连续两月产量下滑,国内销量跌14%,比亚迪的扩张列车突然点刹,若继续押注高端故事,风险将进一步放大-有驾

反正我啊,就是看个热闹,顺便劝劝自己,别被那天花乱坠的高端牌迷了眼。这盘棋呀,谁能稳?谁能赢,还早呢。你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