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个节点。换句话说,明年,新能源车的免征购置税的窗口就要关闭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销量突破千万大关,约占新车市场的45%。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但其实我心里还是挺清楚——补贴和税收优惠的甜头慢慢淡去之后,这个行业会怎么走还得打个问号。
我记得去年在修理厂跟老赵聊过,他油漆枪都快用坏了,你说,新能源车能撑多久?我当时随口答:眼下还挺红火,但政策退坡,就像打了个折扣后,价格要回升点。他嗤笑:就看你怎么算了,今年涨,电价涨,车子用电成本也得调个价。说到这我突然卡壳,电的价格,其实我也没统计清楚,不过怎么说呢,电动车的油越用越贵,心里骨子里有个疑问:电价上扬会不会让新能源车的保有成本反而偏高?
咱们算算账,购车成本,这也是个盲区。有个朋友去年买的特斯拉Model 3,开票价25万,正常情况下,购置税大约是2.2万(假设13%的增值税),交完后,实际付款大概27.2万。如今,政策说减半,就是一万多的税,变成一万多一点。其实我觉得,比起油车的加油费慢慢堆积,新能源车的税其实还算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心里总觉得,未来如果电价一路飙升,电动车的经济性又要打折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那些行业报告,不好意思,说得太官方——实际操作至少得听点车友和经销商的话。一个销售说:明年上新车最大难点,就是购车预算变得不那么省。他笑着说,去年那会,买一辆新能源车优惠还能省个几万,但从2026年起,减免额度最高不超过1.5万元,基本上价格差别变小了。你会不会觉得,那点优惠其实变成了心理安慰?毕竟差不多的价格,要多花几千到万元买车,心里会一直盘算。
再说个对比,打个比方,同价格段里,电动车和油车的差别。举例吧:一个油车耗油成本每百公里平均个1.2元(小学会算,大致成本),去年7元一升,大约百公里油费为8块左右。今年涨到9块多,可能得算九块多,百公里成本直接涨到1块多。反观电动车,充一次电自己算纯电费,家庭电价0.6元/千瓦时(这也是估算,因地区差异大),一辆50kWh的车,充满了大概30块钱,能跑300-350公里。这样算,百公里电费不到十块,和油车的油钱比,还是挺有优势。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充电的便利性也是门门槛。停车场没有充电桩,想充电还得提前规划。传统油站一查就有,油的补给也方便,飙车也快。而充电呢,可能得等半小时,甚至更久。你会不会觉得,未来的慢充时代其实也在慢慢逼疯快节奏消费者?
我曾经问过同行,一个修理工:你们觉得,新能源车最大的痛点在哪?他说:最烦的,还是电池寿命和维修成本。早几年技术还不成熟,现在电池技术,不是说可以用到十年以上,但实际用到第八九年,折旧、换电池的钱又是多少?这让我想起自己邻居说的,养车不难,难在折旧。新能源车辆没有油耗的烦恼,但电池换了,花费绝对不少,虽然官方保修可能会覆盖一部分,但实际情况还得看服务。
突然,我发现自己好像把重点偏了。回到政策,从减免税额最高1.5万这点来看,像问界M9那样售价高的车,减免没那么明显,反倒多数中低价新能源车,优惠比例挺大。是不是有人会觉得,现在买新能源其实伪便宜?未来几年,购车成本逐步被货币贬值和政策收紧,恐怕是必然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注意到,一些经销商显得有些无奈。一位同行的小兄弟私下告诉我:车站的库存积压,价格大战还没真正落幕,政策变化让消费者心里不安。我倒觉得,未来市场会更理性,贵的豪华新能源车,像特斯拉Model S、保时捷Taycan,优惠空间有限,但那才是真豪华车的范畴了。但我抬头一看,展厅里,特斯拉、比亚迪王朝系列依旧火得不行。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个问题:你会不会觉得,新能源车的成本,真的是销在数量上?大批量生产带来的价格下降,依赖于供应链的稳定。回头看,去年缺芯、芯片涨价,到底影响了多少车型的出货?我猜测:芯片价格的上涨,可能让部分车型利润变薄,但整体供应链环节,好像还没彻底扯开。
这道题,也许只有未来几年能看清。毕竟,技术在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一轮的成本下降还在持续。
可我也不敢太乐观。毕竟,新能源汽车的灯红酒绿,和政策老鼠仓一样,总藏着不确定性。你觉得,未来消费者的痛点,除了价格之外,还会是什么?速度?续航?还是说,真正的买买买惯会不会被电池的折旧成本绑住了手脚?总觉得,车子这东西,还是回归用得顺不顺的本质,不然,相册里那张去年骑车野餐的照片,又让我心动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产业的血泪史——或许还不够深刻,但也算是浅尝辄止了。)
我的猜测:价格掣肘的日子,可能还要再等几年。未来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买得起、用得舒服?我还真没办法保证。车里的声音、那一抹蓝色车身的细节,是不是都能成为一段未来的怀旧?你会怎么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