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比亚迪在印度的操作手法,比我隔壁老王装WiFi还离谱。
五年,工厂老板没在本地坐镇,靠一根网线、几台摄像头,隔空喊话就把厂子给带活了。
你说这是未来感?
其实更像现实版“云监工”。
印度工人那边慢吞吞泡着奶茶,深圳总部凌晨会议灯火通明,视频连线一秒卡顿,气氛却像炒股票——随时可能炸锅。
说到底,这场中印新能源的较量,比亚迪根本没走寻常路。
谁家做生意要“先付钱再发货”?
在印度,比亚迪就得认这个规矩。
不信你去试试,国内汽车厂商哪个不是先发货、后结账,做生意图个信任。
可印度市场一出手,直接把中国老板们的底裤都翻出来了,现金为王,讲究个“防君子不防小人”。
听着好笑,做起来真是掉头发。
可别以为比亚迪一路顺风。
头几年那场面,真像打游戏开了地狱难度。
政策说变就变,今天给你补贴,明天让你自个琢磨出路。
疫情那段时间,印度市场一度像按了暂停键,本地团队离职率高得吓人。
国内工程师加班到秃顶,印度小哥“慢慢来”,气氛一度剑拔弩张。
远程管理?
有时候像是隔着太平洋玩抓娃娃机。
抓得住算你运气,掉地下了只能自认倒霉。
说到这儿,我想起当年姚明去NBA的事。
外界都不看好,最后姚明一屁股坐稳了休斯顿火箭的主力阵容。
比亚迪在印度,也有点这意思。
谁都说难,谁都想走,站着的却没几个。
新能源车2023年在印度销量涨了快20%,比亚迪的份额虽然没到“王者”,但也混得有模有样。
和特斯拉、蔚来那种“光环加身”的出海故事不一样,比亚迪这局更像老农下田,泥巴糊一身,收成却真有。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和印度市场的关系,怎么看怎么像一对互相看不顺眼却又分不开的老夫妻。
印度想要新能源升级,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比亚迪想做全球老大,也离不开印度14亿人的大市场。
两边都想拿到好处,谁都不肯多让一步。
你说这像不像梅西在巴黎,天才球员和法甲裁判,谁都觉得委屈。
有时候你真得服气中国制造的韧劲。
别说比亚迪了,这几年华为、吉利谁不是在海外市场磕磕绊绊?
印度市场的“套路”早就不是新闻:审批慢、政策飘、外资防火墙,连做个推广都得层层报批。
比亚迪一边和本地合作伙伴谈笑风生,一边私下备好Plan B,生怕哪天政策又来个急刹车。
要说“全球化”,其实就是谁能熬到最后,谁能把各种奇葩规则都玩明白。
有网友问我,比亚迪这局到底值不值?
说实话,没人愿意轻易放弃14亿人的赛场。
就像打德州扑克,你哪怕手里只剩一对3,也得硬着头皮跟一手。
说是“死磕”,其实心里都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赛点。
新能源风口说变就变,今天是比亚迪,明天可能就是下一家“黑马”。
这年头,谁敢说自己稳赢?
信息量不能小瞧。
2023年印度新能源市场体量突破百万辆,比亚迪虽不是头牌,但技术输出、电池供应、整车组装都能分得一杯羹。
政策风险?
有,去年本地化率要求一上升,厂里差点全员加班通宵。
可数据不会骗人,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在印南部跑得比三哥的摩托还勤快。
你要说,这不就是“长期主义”活教材?
谁信谁傻,谁干谁知道。
讲真,比亚迪和印度市场的互相折腾,和体育圈多少有点像。
想当年C罗踢英超,没少被黑,最后还不是一场场赢回来。
比亚迪远程指挥,印度工厂照样跑起来,这背后多少细节说不清楚。
有人吐槽比亚迪是“赔本赚吆喝”,也有人拍胸脯说“这才叫战略眼光”。
我不想当事后诸葛亮,只能说市场从来都是不信眼泪的地方,谁最后扛住了,谁就是赢家。
写到这,突然想起前两天群里有人问,新能源车到底能不能在印度起飞?
不如你们自己琢磨琢磨:比亚迪这回合,是走在风口,还是在刀口?
留言区见,顺便告诉我,如果你是比亚迪掌舵人,这场“印度真人秀”你会怎么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