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分钟10万台,这数字有点像彩票头奖砸在问界新M7脑门上,砸晕了旁观者也晕了同行。
魏建军台上那句“再好的大六座SUV也不如高山7,中国一定会迎来MPV时代”,回想起来,像是一个考场上自信答题的学霸,结果刚交卷就听到邻桌欢呼“全对”,自己却发现最后一页没写。
那种窒息,懂的都懂。
有时候感觉中国汽车市场跟老友记里的罗斯一样,表面理性,内心全是小九九。
高山7预售1小时3756台、20小时5576台,这成绩说不上多惨,可遇到问界新M7就像胡同口卖烤红薯的,突然隔壁开了家网红奶茶店,排队长龙都拐弯了。
身边那群买车的哥们,平时聊起来一套一套,真到下单,还是绕不开“智能”“大空间”“科技感”这些关键词,哪怕钱包捂得再紧,也抗不住“华为”这块金字招牌。
有一回,朋友带着一家老小坐我的SUV兜风,车里一阵鸡飞狗跳。
人刚坐齐,行李就溢出来。
副驾阿姨一句话点醒我:“你看看楼下那些MPV,真得考虑一下。”
可说归说,下楼看高山7,心里又嘀咕,“这热度,怕不是凉了吧?”
数据摆那儿,MPV的春天还没来,魏建军的预言像极了朋友圈里那些“明年暴富”的flag,立着可爱,落地就碎。
问界新M7一出场,科技、智能、营销全拉满,像国货崛起的典型案例。
你说车卖得好是因为技术领先?
还是华为流量加持?
再或者,用户买单其实就是为了朋友圈里那句“我这台是带鸿蒙的”?
按理说,长城高山7这些年也没闲着,智驾、舒适、价格都砸上去了。
Coffee Pilot Ultra和车位到车位,听起来不唬人,但真用上才明白什么叫“科技以人为本”。
只是现在的市场,谁还等你慢慢讲故事?
消费者眼里,销量是硬道理,排面才是王道。
这剧情其实挺眼熟。
想想体育圈,阿森纳每年都说“我们今年有戏”,赛季一开,曼城利物浦就把积分榜按在地上摩擦。
高山7和M7的故事,也就差一张红牌和VAR回放了。
偏偏长城这波智驾,放在别家阵营,那就是“开挂”;轮到自己,非得慢慢熬,熬到市场习惯了才敢抬头。
家庭消费升级这几年,二孩多代出行,空间焦虑简直快赶上房价焦虑了。
SUV像万能钥匙,谁家都离不开。
可真要说MPV能不能一夜爆红?
那还真得看中国家庭愿不愿意放下“面子工程”,学会享受“人人有座”的自在。
很多人嘴上说着“MPV才是新趋势”,转头还是买了SUV,嘴硬心软。
偶尔也和朋友吐槽:“要不咱拼个高山7?”
他头也不抬:“等MPV成主流再说,先让别人当小白鼠。”
其实谁都明白,潮水来了挡不住,但大多数人都喜欢在海浪退去后再下水,稳妥得像极了买房人等房价跌。
高山7的数据不高,看着扎心,可那股子实在劲儿,也不是谁都能有的。
市场嘛,永远是挑剔的。
有人为问界新M7的热度买单,有人等高山7“慢慢发酵”。
偶尔也有小米YU7横插一脚,让局势更像一锅大杂烩,哪种口味都有人捧场。
说到底,销量、口碑、技术,谁也别想一家独大,谁都得熬过自己的冷板凳。
这些年中国车圈变化快得像短视频,昨天还在聊燃油,今天就全是新能源。
智能驾驶、空间焦虑、家庭进化,谁又能说准下一个爆款是哪家?
等哪天MPV真火了,高山7是不是能翻身?
没人敢保证,连魏建军自己估计都想偷偷算一卦。
生活场景里,朋友圈晒车照越来越多,SUV、MPV、混动、纯电,满屏都是新鲜词。
可一到真选车,谁不是在预算、舒适、面子、情怀中反复横跳?
就像深夜点外卖,嘴里说减肥,手上下单还是烤串加可乐。
中国汽车市场,永远比数据复杂,比新闻更有戏。
写到最后,还是想问一句,等MPV真成了新宠,你会不会也心动?
还是依然坚守SUV阵地?
别光看热闹,来评论区唠唠,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简单。
谁知道明年这会儿,谁家又成了爆款?
等着看,下一个大新闻说不定就在你我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