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汽车市场,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产SUV的降价潮已从“促销”演变为“生存竞赛”。 蔚来ES8直降10.8万元,哈弗H6优惠4万元,连刚上市52天的哈弗H5也自砍2万元。
惊人的是,吉利银河M9以比预售价低2万的限时价杀入市场,直接将5.2米的中大型SUV拉至17万元区间。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是新能源技术普及、电池成本下降以及产能过剩的多重挤压。
一、价格战波及全市场,燃油车与新能源无差别攻击
10月的降价清单覆盖了从豪华品牌到国产入门车型。 新能源阵营中,蔚来ES8、ES6均降价10.8万元,乐道L60降价8.6万元;燃油车领域,哈弗H6降价4万元,长安CS75 PLUS优惠3.2万元,奇瑞瑞虎8系列也普遍让利2-3万元。
甚至二线高端品牌如沃尔沃XC60、捷豹XEL的起售价已跌至16-17万元区间。 这种无差别降价反映出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2024年中国汽车产能高达4000万辆,但实际销量仅1280万辆左右,库存压力迫使车企断腕求生。
二、降价幅度最高达36%,价格体系彻底重构
本轮降价并非简单促销,而是价格体系的重构。 乐道L60降价8.6万元,降幅高达36%;哈弗H6降价4万元,幅度约33%;连豪华品牌如奔驰EQB也降价17.5万元,相当于打了五折。
这种力度直接击穿了原有价格锚点:消费者如今用10万元能买到原价15万的合资SUV,用20万元可入手曾经40万级的中大型新能源车。
三、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双向挤压”成导火索
价格战的根源在于新能源车对燃油市场的替代加速。 2023年,A级车市场的新能源份额已从2018年的3%飙升至23%,燃油车份额则从97%缩水至77%。 同时,新能源车自身也陷入内卷: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品牌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极狐S5等车型已能将产品力对标20万级燃油车的价格压至10万元左右。 这种“双向挤压”迫使传统燃油车通过降价延缓份额流失,而新能源车则为抢占市场主动出击。
四、刚上市新车迅速降价,品牌忠诚度遭反噬
值得关注的是,多款新车上市不足两月便加入降价行列。 哈弗H5在上市52天后官方降价2万元,吉利银河M9直接以低于预售价2万元上市。
这种策略虽短期刺激销量,却引发首批车主强烈不满。车企的短期行为正在透支长期积累的用户忠诚度,而价格战背后的技术创新乏力同样暴露无遗,当竞品还在强调座椅加热、电动尾门时,特斯拉已通过OTA升级为老车解锁新功能。
五、消费者陷入观望,经销商库存压力攀升
大幅降价并未立即转化为销量爆发,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许多潜在买家认为“现在入手可能明天又降”,导致购买决策延迟。 与此同时,经销商库存压力持续攀升。 某合资品牌经销商透露:“目前库存系数已超过2.,远超警戒线,即使降价也难促成交。 ”这种恶性循环正从销售端向生产端传导,部分车企已开始削减产能以缓解压力。
这场价格战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生存的博弈。 对于头部企业如比亚迪、理想,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尚可维持盈利;二线品牌如沃尔沃、捷豹已需通过25%以上的降价维持份额。 更严峻的是,2024年已有1620家4S店关闭,40%经销商报告亏损。
行业利润率跌至4.6%,低于工业平均水平6.1%。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厮杀’,车企要么靠技术溢价守住高端市场,要么凭成本控制活下去。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