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名工程师拖着行李箱从杭州、宁波涌向重庆 ,工位上贴着“极氪”“迈驰”“研究院”的标签混在一起。距离吉利下达搬迁令仅过去10天,这座曾因力帆破产沉寂的工厂,如今堆满服务器和激光雷达测试设备 。
“7月底突然通知,8月15日前必须到岗。”一位极氪团队的工程师在食堂扒着麻辣小面苦笑,“连租房中介都是物业临时找的。
”更紧迫的是研发进度:三支原本各自为政的团队——极氪1500人、吉利研究院1000人、旷视旗下迈驰500人,被硬性合并成新公司“千里科技”,全天候三班倒攻克城市NOA系统 。
这场闪电行动早有伏笔。 力帆的招牌已悄悄换成“千里科技” ,注册资本高达45亿元。2020年吉利接盘破产的力帆时,多数人以为这只是个代工厂,没想到四年后竟成为吉利智驾的“心脏”。
更意外的是管理层阵容: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坐镇联席总裁,清华姚班创始人印奇担任CEO,华为系与清华系首次在车企合体 。
搬迁背后是吉利憋了多年的痛点。过去集团内部5个智驾团队互相较劲:极氪专注高端车型,研究院做基础算法,路特斯搞性能调校,甚至外包团队还接竞品订单。去年某车型因团队协作失误,自动泊车系统延迟三个月交付,气得CEO淦家阅在内部会上摔了报告 。
重庆的产业生态成了破局关键。 两江新区给出“黄金套餐”政策 :三年免税+研发补贴,中欧班列优先运输出口车辆,连嘉陵江沿岸的盘山公路都被划为自动驾驶测试场。“这里的地形高差超300米,弯道比上海多五倍,算法迭代速度能快40%。”千里科技测试员指着地图上的立交桥群说 。
员工安置却暗流涌动。极氪团队被要求全员转岗,拒绝者只能拿N+3补偿走人;smart团队还要通过技术考核,有人连夜刷算法题库;更现实的是收入落差——重庆房价虽只有杭州三分之一,但某研究院主管带着团队撸串时吐槽:“娃的国际学校学费可不会打三折啊。”
力帆的“躯壳”正在被注入新技术血脉。厂区东侧,华为ADS同款的固态激光雷达产线开始试产;西侧仓库里,去年滞销的睿蓝换电车被拆解,电池包改装成数据中心备用电源。流水线上最显眼的标语写着:“每天多试100次,年底干翻NOA!”——这是王军从华为带来的作战风格 。
重庆政府的野心藏在数据里。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25%,港口电动汽车出口暴涨53%,两江产业基金为千里科技注资30亿元。当地经信委干部每周蹲点工厂,催问“何时申报国家级智驾实验室” 。
压力传导到每个工位。夜班码农的咖啡杯摞成墙,测试员给自动驾驶模拟器贴满“加班勿扰”纸条。一位95后算法工程师在朋友圈晒出凌晨三点的定位:“力帆老厂的第7夜,求推荐防脱发洗发水。”楼下停着的极氪001车窗上,被人画了个哭脸表情 。
行业震动已在发酵。华为车BU前员工私下打听千里科技薪资,Momenta暂停了重庆分公司的扩招计划。更微妙的是股权架构:吉利、旷视、重庆国资三方各占30%,既避免技术封闭,又防止被竞争对手“卡脖子” 。
海关报关单揭示更深层意图。吉利上半年出口23万辆车,不到比亚迪的一半。而重庆的中欧班列直达德国仅需12天,比宁波港海运省20天。一批标着“极氪009欧洲特供版”的样车,正通过千里科技的智驾系统适配欧盟法规 。
力帆的老员工在见证历史。52岁的车间主任老陈摸着新装的毫米波雷达感叹:“二十年前我们造摩托靠山寨,十年前造电车骗补贴,现在居然搞起激光雷达了!”他工牌背面还印着力帆logo,那是他特意保留的“纪念款”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