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稍微有点迷糊,突然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一张仰望U8L的豪华车照,配文字说新旗舰来了,真有点震撼。我靠,这车果然不一样,庞大气势像个王者一样站在那里。
我其实早就关注了这个车,只是一直没太深入了解。今天看到正式上市消息,心里暗暗觉得:这次真要腾出时间,好好琢磨琢磨。
刚才翻了下相关资料,真的有不少细节让我觉得嗯,这车有点特别。比如它那鼎的设计,感觉像是从古董里挖出来的雕刻,又配以现代科技,居然还能做到极致豪华——车长超过5.4米,像个移动宫殿。
进到车里,我注意到布局2+2+2的大六座,空间真宽敞。旁边一位销售?他说:二排还能座一把,大角度躺下来,后排的商务感特别强。我心里划过:这不就是我想象中的移动办公室嘛。
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清楚知道这个价格区间(估算百万元左右,体感),配置和用料都要到极致,真没想到居然还能兼顾实用性。要不我问问:这么大块头,怎么保证底盘蹭不到路牙?虽然知道是四轮独立扭矩控制,但真开以后会不会像在平衡木上走钢丝?
对比一下,像路虎揽胜,豪华感大致相当,但操控肯定不及仰望的易四方平台那样精准。那东西我觉得像是给车点血,用机械结构调动血液——油液,细腻得像揉面一样,路面轻微颠簸立刻化解了不少。
刚才我还特意留意了后排的细节,小冰箱、折叠屏、储物格,几乎成了移动行政办公舱。这让我想到:以前开车都觉得坐久了会犯困,现在竟然还能办公?可能是科技发展到这个程度,基本不用担心开着开着打瞌睡。
其实我心里挺质疑的:放在这个价位,配置想象中会很浮夸吗?但实际感受,是豪华用料和工艺都扎实得不像玩虚的。黑胡桃木饰件,五大湖的Nappa真皮,真金的车标,很多细节都让人觉得沉甸甸——不像那种用塑料、喷漆的廉价感。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再强调一句:我其实对智能科技最感兴趣,尤其是车身控制系统。云辇-P所谓智能液压,让我想到就像用更机灵的肌肉调节平衡。比如转弯时悬架调刚度,像给一只猫调节韧带,结果车身平稳得像坐在云朵一样。
像后轮主动转向这项技术,我倒是要问:高速变道或许更加稳,人少开时会不会感觉像魔术师在后台操控?个人估算,成本得很高(样本少,体感比较),到底普通用户愿意为这个技术掏腰包吗?这个价格带其实比较敏感,能买到性价比飙升的车不少。
就我观察,市场对于这个价格的诉求变化也有点矛盾。一方面,追求极致豪华;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通俗一点,谁都能接受。仰望U8L的电机,四个电机独立驱动,动力要强得多(估算:百公里可能在4秒左右吧,体感略快),但我在想:用电和用油,哪个更经济?油成本如果算上,克粗心点,可能每百公里3-4块钱(心算:为7元/升,油耗估算7升左右)。
这个超级羊毛大衣般的豪华车,有个细节让人心动:它的鼎字格栅和24K金的甲骨文标志,显得不简单,也让我想到中国文化的自信。能不能一年到头都保持这种光彩?我猜:一层陶瓷漆防划擦伤,或许能让它看起来始终如新(这段先按下不表)。心疼的事,保养成本一定也不低吧。
人们总说:开车就是一种身份象征。这车我觉得,除了身份更像一种生活态度。而且,结合市场调研的大趋势,新能源+智能化,似乎正逐步取代了传统柴油、汽油豪华车。
问一下:未来这类车会不会变得普通一点?比如说,十年后,上市的新车,是否会像手表一样,标配智能驾驶和豪华材质?还是现在的怪兽级别,只属于少数人的奢望?
我再想,身边一个修理工曾说:开这种车,后期维护得很讲究。科技越先进,维修越复杂。仰望U8L用的核心技术,像是用一颗超微芯片和液压肌肉组合的机械精英。这让我疑问:修理人工时会不会涨到月薪?还是能像手机那样,软件升级?面对复杂的局面,没细想过,这是不是中国汽车逐渐走出设计和制造的瓶颈的一个影子。
我坐在车里,迎面一段车身线条细腻到像雕刻一样,触感还算顺滑。原本打算用手机拍照,结果发现:真正震撼的,还要等到你站外一看那鼎字灯组,开启后那种光影变幻,不停让我迷糊。这时,旁边朋友喃喃:车亮了,好像城墙上的灯火。我心里暗笑:未来的豪华,真是可以玩出文化味。
谈到这里,我就想问:在你眼里,这样积淀着东方美学的高端车,会不会是引领中式豪华走向国际的金钥匙?还是,或者只是一阵短暂的时尚风潮?
——我还没想透彻,只觉得这辆车的每个细节都像一块拼图,拼出了一份执着与梦想。未来怎么走,就看这座鼎还能站多久了。
【这只是临时的一些感受,实际上我觉得,豪华车的最终还是用心两个字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