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

好家伙,清洁圈里的老大追觅,突然高举旗帜,声势浩大地表示:哥们要做“世界最快的车”,把常年安分守己的智能扫地机搁一边,生生杀进了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圈。这一招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有点像隔壁小李下班后换身行头,说要去奥运拿个冠军。你一问,他还不是一拍脑门,临时起意凑热闹。他拍着胸脯说,这事早在2013年就想干了,憋了十多年,忍到现在才放出来。真要论起来,气势上也是没输过谁。

但话说回来,这突然宣布造车,你咋就这么自信?真的有啥底气在支撑吗?自扫地机起家,能不能驾驭得了汽车这块更大、更烧钱、竞争更惨烈的糊涂池?新来的好汉多如牛毛,一个个斗志满满,却不是谁上都能唱主角。这跟小区里大家都在推新产品抢市场一样,能站得住脚不容易。这一切,说白了就是在等观众看追觅如何玩转出圈。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咱们先扒一扒追觅的家底,别光看表面。追觅科技虽然成立时间不算久,2017年到现在也才七年,硬是凭一手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在扫地机器人界混得风生水起。追觅的老板俞浩,是清华航空航天专业出身,实打实的技术大佬,还是啥“四旋翼、三旋翼”的发明带头人。听着头衔满天飞,其实干实活也不含糊。公司里鼓励创新,发奖金那是成百上千万地发。管你技术多难,只要成了,就是大红包伺候。2024年一轮激励就是数千万元。这样的环境,确实容易蹦出点猛料。

再说这专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追觅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6379项专利,其中将近一半是发明相关。这数字甩出去,别说刚跨界的造车小弟,就是不少传统汽车玩家也都得让三分。专利覆盖电机控制、传感器融合、人机交互……这些东西,到了智能汽车里一点也不陌生,属于核心骨架。所以追觅敢说自己的技术储备不白给,多少有点底。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不过,技术积累归技术积累,从一个把智能扫地做到全球市场份额前三的公司转型去造万众瞩目的超级跑车,这跨度也太大了点吧?不信你问问隔壁老王,平时在厨房点火炒菜,突然拉一架波音上天,是不是也得先学会怎么打导航、系安全带。

追觅在智能清洁领域的表现确实亮眼,2025年第一季度全世界市场份额能做到11.3%,西南欧表现尤为突出。扫地机器人风头正盛,高端产品更是大杀四方。要说品牌认知度、国际渠道,追觅肯定是有,线下渠道网络多达6000家,全球用户据说有三千万人。想一想,这些用户如果哪天真喜欢上追觅新造的车,说不定也是一笔不错的资源。

可同样不能忽略的是,“造车”这事儿,不完全是讲技术,也不止于能吹牛。说造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中国电动车供应链。讲真,这条链够成熟,给新玩家提供了不少支持。可大众创业、万众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造车卷得不行,地上都是前仆后继、撞得头破血流的倒下者。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资本密度这里来聊聊,咱们都听过小米汽车的雷布斯,发布会上把研发花费摆到台面上:首期一百亿开头,后面还得持续加码。这钱砸进去,烧得才叫一个痛快。那追觅呢?公司现在还没上市,融资能力跟小米怎么比?投资生态链也远不如那些业内巨头。手里的钱、资源、产业配套,确实要让人捏把汗。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说起造车进度,追觅的“星空计划”汽车公司目前只到造型评审阶段,三电测试还没开搞,量产目标“2027年落地”悄悄撤回。体现在官方材料里不是很明显,但坊间传闻已经开始发酵。放眼望去,这一路障碍和不可预见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进度慢了,团队士气压力大,市场热度也在逐步消散。这种情形下,战略推进如何持续,确实有待观察。

人才方面也是硬伤。新能源车圈里,专业人才贵如黄金,各路人才流动频繁。追觅虽说已经引进过不少整车制造领域的高层,负责研发、量产、品控这些环节,但要想甩开别人,光靠几个人远远不够。大家都知道造车不是闹着玩,整个团队要磨合很久,产业链要优化到极致,做不到这一点,梦想难落地。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再横向看看同行,石头科技就是个现成活教材。跟追觅一样,石头主业也是智能清洁,后脚就踏进造车圈。石头科技的创始人昌敬,2021年搞出个洛轲智能,高调开启造车,不到两年推出增程SUV“极石01”,定位高端越野,售价动辄三十多万。在纸面上炫酷无比,真放市场上那成绩就有点尴尬,一年全球累计才卖了1.38万辆,比理想、小鹏动辄月销几万辆的对手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消费者说白了,品牌没太多印象,价格也不够友好,最终市场竞争力差强人意。

石头科技老板为了撑自己的造车梦,把原公司股票贱卖套现九个亿。你说如此投入是不是有点all in?结果是公司股价当时下跌将近一半,利润也跟着大跳水。做新品研发、开拓海外市场花销太大,最后解释得让人啼笑皆非。主业和副业互相掣肘,这种“为梦想买单”的结局,也是教科书级的前车之鉴。

所以追觅现在选择冲刺超豪华电动车,主打“最速超跑”,这算盘打得挺响、挺有新意。下场直接狙击布加迪们,看中了市场升级和技术革新。低端领域卷价格没利润,豪华车反而有些空间。老品牌虽稳,但智能化潮流下,也腾出了机会。

在战略布局方面,追觅用的是“左手养家、右手造梦”模型。一边搞现成车型贴牌卖海外,保证现金流不断线,另一边专研研发、自己琢磨超级跑车。说得好听,两条线各有各的故事,把鸡蛋打散,哪边能孵出来都算赢。造梦这块讲得嗨,“最快、最酷、最极限”,容易把目光吸引过来。养家这边,则是稳扎稳打,不至于一着不慎全军覆没。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技术方面,追觅也不是全无优势。公司自研20万转超高速电机,这在造超跑车型时非常宝贵——谁不想自己的跑车起步就能带风,动力上天?另外,扫地机器人用的视觉识别、场景建模、路径规划这些AI算法,在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智能座舱上简直天然适配。把旧瓶装新酒,有点意思,看能不能借这波东风打个漂亮仗。

问题是,造车圈的水太深。市场已经是红海,哪怕追觅有技术,有品牌,有梦想,也依然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石头科技的例子就摆着,主业被掣肘,副业还没开花,投资人的信心容易打折。资本项目不只考验烧钱能力,还看团队磨合、产业协同。你有梦想,别人也有,最终是拼谁熬得住。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说到投资者、消费者的信任,追觅目前确实需要足够的实质性进展和成熟商业模式。不是光靠专利数码堆砌就能拉动全部市场。不管是超级跑车最终能不能落地,还是海外贴牌业务能否长期支撑现金流,这些关键节点都决定着公司未来的走势。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追觅造车跨界,技术底气分析,石头科技经验对比-有驾

回望追觅的今天,确实已经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多了一个变量。智能制造企业敢于创新、多元化,这种尝试值得鼓励。但同时必须面对现实:资金压力、技术风险、团队配套,每一步都困难重重。造车如同长跑,不是一阵见血就能赢,得有耐力、有战略、有执行力。追觅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平衡点,在全球汽车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现在还真不好一口咬定。

你怎么看追觅这波跨界造车?是下一个成功黑马,还是会重蹈石头科技的覆辙?欢迎留言畅聊,讲出你的观点,说不定公司高管也在偷偷看大家的评论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