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专利榜三冠郑州发布,新能源技术中国17席领跑
8月的郑州,全地形赛车场刚开业那天,场子里人还没散,比亚迪集团李云飞总经理就站在台上甩出一串数字,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专利榜单,中国车企占了17个TOP10。现场气氛有点像村口新开饭店,大伙都在议论这数据是不是吹牛。李总一句“三大赛道十七面中国旗帜”,听着像老厂区技师喝多了拍桌子的劲头——但查查中汽信科7月底的数据,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前阵子我去修车铺找王师傅换电池,他边拆边念叨:“你看现在这些国产电车,专利一个比一个狠。”说得也不假,比亚迪这回算是把“帽子戏法”踢出来了:新能源技术总榜7992件专利,说是丰田两倍;纯电动领域5845件,单家干翻二三四名加起来;混动那块632件,也硬碰丰田还能压住。这数据不是销售顺嘴一提,是权威机构出的,不服不行。
群里有哥们吐槽,“啥专利那么多,有用吗?”其实混动领域七成席位被咱们自家品牌拿下了,还有纯电72%份额也是中国企业兜底。有些国外老牌还在纠结路线选哪条,中国已经靠密集的专利堆出了自己的路。这几年维修圈里流传一句话:“修国产新能源,不怕没配件,就怕你跟不上更新速度。”
不过别光看表面风光,这背后是真烧钱。比亚迪搞研发14年,从F3DM插混开始,一路赌到现在,据说12万人团队天天琢磨新东西。王师傅去年进过他们工厂参观回来就直摇头,“一天能申请45项新东西,你敢信?20项能拿授权。”等于每1.2小时冒出一个国家认证的新玩意儿。有些配置以前只在高端车型见,现在连入门款都塞刀片电池、CTB一体化什么的。
前阵子小区邻居买了第五代DM混动车,说油耗才2.6升百公里,还以为仪表盘坏了。他媳妇平时上下班堵得慌,也觉得动力够用,还省油钱。“充五分钟跑400公里”这种兆瓦闪充功能,在她看来就是“懒人福音”。不过维修店小张私下讲,这种高转速3万转的驱动电机,用久了一定要注意保养周期,否则噪音和温度蹭蹭往上涨——他说今年已经遇到两例因忽略维护导致的小故障,不过厂家反应很快,都给免费升级软件解决掉。
卖车那边消息也挺灵通,今年上半年国内销量211万多辆海外47万出头,据销售讲同比涨幅超过120%。有人担心这么快扩张会不会质量跟不上,其实售后服务体系也同步扩建,小区附近原本只有一家授权维修点,现在变成三个,每次预约不用排队太久。听说海外市场接受度也不错,有朋友去年去东南亚考察,那边出租司机对比亚迪评价挺高,说配件便宜又耐造,就是导航系统偶尔卡顿,要自己刷固件才顺畅。
聊起行业八卦,有资深媒体人透露过,比亚迪垂直整合能力强,从材料、电池、整车制造一路包到底。而奇瑞、广汽这些品牌则喜欢做细分突破,比如主打城市短途或者越野场景,但整体来看还是自主核心技术拉着产业链往前走。不少业内老人感慨,以前咱们都是追着国际巨头学,如今倒成标准制定者之一。这种变化,他们管叫“逆袭”。
还有冷门信息,比如刀片电池安全性被不少消防员点赞——据救援经验,同类事故中刀片结构更抗穿刺火灾蔓延慢一点,上个月隔壁小镇发生一起撞击事故,当地消防队长直接发朋友圈夸这配置靠谱。不过群友讨论时提醒大家,即使号称安全无忧,也不能偷懒不检查线路接触点,每年最好做一次全面检测,毕竟再好的设备都有老化风险。
写到我想起之前去赛车场看热闹,一帮技师围着试驾样车研究CTB结构怎么拆装方便。我问他们怎么看待这一波“中国方案”,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小伙耸耸肩:“谁定义行业标准不重要,对我们只要好修,好养活。”倒也是实话吧——红旗飘起来之后,该过日子的还是得脚踏实地琢磨怎么让每辆车跑得远、修得省、省心用下去。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