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买车不只是看品牌或者系统的光环,更多还是要看车本身“跑起来怎么样”。最近我听说了一款车——尚界H5,打着“华为系电车”的招牌,价格低到17.98万,号称最便宜的一款华为赋能车型,但上市之后却没能引起什么轰动。买的人真的少。门店销售聊起来,也是直摇头说“真没办法”了。
讲道理,这款车它并不是没有卖点,比如空间确实不错,说实话能装不少东西,家用绰绰有余,再加上鸿蒙座舱全套装备,以及价格上的优势,听上去应该有点吸引力才对。但问题在哪呢?它偏偏在最重要的“三电系统”上没使劲。这块对电车来说,说它命脉都不过分,你表现差了、参数不敢摆出来,消费者自然不买账。它用的是400V平台,这个水平,现在真有点跟不上时代。电机最大180kW,实际充电功率也才100kW出点头,放在今天的市场里,确实有点掉队了。你想现在同价位很多车都已经卷到800V平台、250kW快充,甚至更高,还有4C、5C这些技术加持,这个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呀。
你说大众不懂车?其实他们比谁都精明。拿岚图知音来对比,人家的终端售价是19.5万,比尚界H5贵了一万出头,但配置直接撂翻了一条街。230kW电机、800V平台、续航650公里,再看尚界H5,续航才535公里,电池64.6度,比人家少了快20度。这差距大了去了。贵一万买的不是空头噱头,是实打实的提升。你说,这还能怎么选?懂车的人会告诉你,“性能才是硬道理”,这些配置,才是决定消费者最终选择的关键。
而且吧,华为系的车,其实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说实话,就连“鸿蒙座舱”、“激光雷达”、“ADS 4.0智能驾驶”这些曾经被吹得神一般的配置,现在也都成了标配。要知道,市场不傻呀,消费者已经不再用“新鲜”来决定买车。尚界H5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既没差异化,又算不上标杆性突破,低价这招也根本不灵了。
不过说到爆款,其实华为和车企合作的确有过成功案例,例如AITO M7。它之所以受欢迎,除了搭载华为的这套系统,最关键的是底子扎实,真有硬实力。双电机、双腔空悬、全铝底盘,随便拎出一项都是响当当的配置。再看享界S9、智界R7,也一样,机械素质过关,华为科技赋能只是为它们锦上添花。但尚界H5这次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仓促:就像是个急着上场的新兵,练兵还没到位,就指望靠华为来“拉一把”,可惜的是,华为给你加持不假,但换句话说,它也不能帮你扛起所有问题呀。
说个题外话,其实现在电车市场的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所有人都在拼技术、拼配置,价格战是最表面的一层,背后比拼的可不只是标签,是长期实力。上汽这次和华为合作的这条路,显然还在磨合期。如果下一款车还是这种三电拖后腿的状态,那恐怕真的很难在20万级别混出头。消费者心里越来越明白,买车的核心其实是买性能,不是买噱头。再这么下去,可能真会被更专注技术的竞品碾压。
说实话,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看着这些车企使劲的样子,其实和当年手机崛起的潮流有点像。记得以前我买智能手机,也觉得谁家大屏好看就行,但后来发现,手机要的不是只会刷屏的视频播放器,而是生活生产力的工具。同样,买车真不是只买一个系统或者座椅得劲,而是带着靠谱性能走得更远。这也可能是尚界H5目前的最大教训吧,先把基础打好了,再来玩花活,不然谁都救不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