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要说咱们老百姓买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那肯定是从看油车慢慢转向了看电车。
可这电车市场,尤其是新品牌,那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从开了半辈子烧油的车,一下子换成这种“新物种”,心里头总有点不踏实。
特别是像零跑这样的牌子,听着新鲜,但它到底靠不靠谱?
车子开起来究竟怎么样?
今天,咱们就借着一位刚提了零跑全新C11一个多月的车主的真实感受,来把这款车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值得咱们掏腰包。
首先得聊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零跑这个品牌,到底有没有底气?
毕竟买车是个大事,谁也不想当试验品。
这位车主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一开始也担心,但后来做了功课,发现零跑跟现在市场上很火的比亚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爱自己搞研发,尤其是车子最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件”,都坚持自己做。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个企业不是玩概念、凑零件的“组装厂”,而是想踏踏实实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技术派”。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车子各部分的匹配度会更高,成本也能控制得更好,说白了,就是能用更实在的价格,给你更可靠的产品。
光说不练假把式,市场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零跑汽车的销量在近半年里,一直稳稳地排在新势力品牌的前几名,每周的销量榜单上也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说明已经有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替我们“试过水”了,市场的认可度摆在这儿,至少说明这个品牌已经站稳了脚跟,不是一阵风就刮跑的。
解决了品牌信任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更具体的选车环节了,这也是很多人纠结的地方。
这位车主最初的目标其实是零跑C11的增程版。
这个选择非常普遍,也很好理解。
增程车,简单说就是一辆能加油的电动车。
它平时用电跑,安安静静还省钱,真要是出远门或者找不到充电桩了,加点油,车里的小发动机就会像个充电宝一样给电池充电,让你能继续跑,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而且C11增程版的纯电续航都做到了300公里,这个数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城市里上下班开个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都不用充一次电,确实是又方便又稳妥的选择。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就在于,当他仔细研究了全新C11纯电版的配置后,发现情况有点不一样了。
两个关键的技术让他改变了主意,一个是“800V高压平台”,另一个是“640公里的长续航”。
这两个东西加在一起,直接解决了纯电车最大的两个痛点。
我们用大白话解释一下,这个800V高压平台,就好比是把家里的水管换成了一根更粗的,同样的时间里,能流过的水量就更多。
换到车上,就是充电电压更高,充电速度快得惊人。
车主亲身体验了一把,周末带家人出去玩,顺便在饭店门口的充电桩充了会儿电,也就十几分钟,一顿饭还没吃完,手机上显示电量就从53%充到了快90%,这速度,几乎跟去加油站加油的体验差不多了。
过去总觉得充电要等个把小时,现在利用碎片时间就能快速补能,这个体验上的提升是革命性的。
再看续航,官方标的640公里,经过车主一个多月的实际使用,发现在市区和快速路混合着开的情况下,续航达成率能达到九成左右,也就是实实在在能跑个570多公里。
他自己一合计,平时就算是回老家或者自驾游,单程也几乎没有超过500公里的情况。
既然这车续航足够扎实,充电又这么快,那为什么还要选择一个结构更复杂、还得多背个发动机的增程版呢?
想通了这一点,他果断地从增程版的粉丝,变成了纯电版的车主。
当然,一辆车光是跑得远、充电快还不够,开起来、坐起来的感受同样重要。
这就要看车子的底盘悬架了,这可是决定一辆车行驶品质的“筋骨”。
零跑全新C11在这方面给的料相当足。
它用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
咱们不用管这些名词有多复杂,只需要知道,这种悬架结构一般都用在那些价格更贵、更讲究操控和舒适的豪华品牌车型上。
前双叉臂能让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支撑性更好,车身更稳,开起来有信心;后五连杆则能把路面上的细碎颠簸处理得非常干净,保证了后排乘客的舒适度。
把这么一套高规格的悬架用在一台十几万的家用SUV上,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了。
根据车主的反馈,实际开起来的感觉也确实不错。
过一些减速带或者路面不平的地方,车身感觉很厚重,没有多余的晃动,传递到车里的震动很柔和。
而在高速上行驶或者快速过弯时,底盘又能提供很强的支撑力,不会让人觉得发飘。
这种既舒服又稳当的驾驶感受,在同价位的车里确实是比较难得的。
最后再来看看车里的智能化体验。
现在买车,车机系统好不好用,已经成了很多人非常看重的一点。
全新C11的车机系统硬件直接用上了目前最顶级的高通8295P芯片,这块芯片的性能,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起来就像最新的旗舰手机一样流畅丝滑,不管你怎么操作,都不会有卡顿的感觉。
中控那块17.3英寸的大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8K,显示效果非常清晰细腻。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语音助手“小零”,因为它背后接入了AI大模型技术,所以它不再是一个只能听懂固定指令的机器,而是能像真人一样跟你自然地交流。
车主提到,他家小孩放学路上就特别喜欢跟“小零”聊天,问东问西,“小零”都能对答如流。
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交互体验,让汽车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更像一个能沟通、能陪伴的智能伙伴,这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加分的项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