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有条新闻给我看乐了。河南高速上,一位大哥开车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飞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接一头创上了护栏。车子稀巴烂,人没事,属实是命大。
这事儿本身不复杂,交警同志的通报也很标准:分心驾驶,危险。但魔幻的点在于那个分心的理由——看飞机。我愿称之为2023年度最朋克的交通事故。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我给你水滴你不看,你去看铁鸟?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比一个撞烂的车头要深刻得多。
这压根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关于“注意力被谁偷走了”的玄学问题。
我们总以为,分心驾驶就是打个电话、回个微信。是,也不是。那都是上个时代的玩法了。现在真正的注意力刺客,是汽车厂商自己。他们不务正业,一个个都跟得了失心疯一样,把中控屏越做越大,越大越大,恨不得让你在车里直接开黑打王者。屏幕里塞满了各种APP、各种功能、各种你需要“探索”的二级菜单。
这哪里是智能座舱,这分明是修仙小说里的心魔幻境。你开着车,本来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结果中控屏突然给你弹个“软件更新”,或者座椅通风的开关需要你点进三级菜单才能找到。一边是生死时速,一边是机你太美,就问你颠不颠?这简直就是把驾驶员的命当成UI/UX测试的小白鼠!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我不需要在开车的时候看股票K线,也不需要在等红灯的三分钟里刷短视频。我只想在娃哭得震天响的时候,能一指头,对,就是盲操一个实体按键,把空调开开,或者把音乐切了。现在的车,就是让你在渡劫。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对你驾驶专注度的极限施压。
所以那位看飞机的大哥,他的行为虽然离谱,但本质上,和我们在中控大屏上找一个功能,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将驾驶这个主任务,暂时让位给了另一个次要任务。飞机只是一个物理实体,而车里的那个“赛博功德箱”,是厂商给你内置的、永不缺席的、合法的注意力黑洞。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关于自动驾驶的悖论。
所有人都吹自动驾驶,L2,L3,L4,一个比一个玄乎,仿佛明天我们就能在车里吃着火锅唱着歌。但他们都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是代码,不是激光雷达,而是人类自己,以及由不靠谱的人类组成的、混乱的现实路况。

自动驾驶的最终幻想,不是干掉特斯拉,也不是干什么高速NGP,而是干掉马路上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那玩意儿不讲武德,不遵守任何交通规则,行动轨迹堪比布朗运动,驾驶员更是人车合一的“道诡异仙”。你用几百亿代码训练出的AI模型,在一个不讲道理的大爷面前,可能连一秒钟都撑不住。只要大爷躺得快,L5都得喊救命。
那位看飞机的大哥,就是自动驾驶系统永远的噩梦。系统怎么预测?给他的行为打上“仰望星空”的标签吗?系统可以处理前车急刹,可以处理鬼探头,但它无法处理一个人类驾驶员突如其来的诗与远方。
其实这事儿你也不能全怪车企,他们也是被逼的。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黑暗森林。大家不是在做蛋糕,而是在掀桌子,最好的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配置必须拉满,冰箱沙发大彩电,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全都给你塞进去。你没有?你就是落后,你就要被淘汰。至于这些东西会不会让司机分心?那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有”。
真的,有时候我觉得马路就是个大型的人类行为艺术展览,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的草台班子戏码。
这就像奔驰,大家都知道它漏油,都知道它性价比不高,但还是有人买。为什么?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标带来的“信仰”。是一种“我开奔驰,所以我牛逼”的自我确认。同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内饰差、悬挂硬,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科技”的浪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避免分心驾驶?交警同志给了三条建议,都很对,很科学,很政治正确。
但我告诉你,都没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老古董,在控诉这个时代。但讲真,这不是怀旧,这是惜命。
在一个人人都在发疯,车车都在内卷的时代,要求一个普通驾驶员时刻保持圣人一般的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反人性的奢求。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你的驾驶舱变成一个数码娱乐中心时,你不可能做到心如止水。
所以,什么预防分心驾驶的三招?都是虚的,是治标不治本的安慰剂。在这个掀桌子式竞争的时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草台班子本质。
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你的车够不够硬。与其相信自己的定力,不如相信车子的物理防御力。选一个碰撞测试成绩好的,选一个主动安全配置拉满的,选一个能给你提供终极“金钟罩铁布衫”的。
毕竟,当你看飞机的时候,你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你的车比护栏更硬。能过,就是能过。这才是成年人世界里,唯一的真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