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T上市,旅行想要诗和远方不要疲劳和紧张,四款车型如何抉择才能真正舒心自在

享界S9T上市了,价格区间30.98万-36.98万,说实话,这价格放中型旅行车里算挺有看头,毕竟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都来了。刚朋友微信里说,看上S9T的增程版,觉得纯电四驱听起来技术感满满,但就是担心续航和空间表现。讲道理,这车尺寸跟S9差不多,身高高了6毫米,全车基本没太大变动,真正改变的是尾门改成长条形纵向开口,旅行车感觉瞬间就出来了。家用出行明显更方便装大件。

下面咱们细说电池和续航,作为电池党我觉得这点很关键。增程那个版本有两种电池——37度的磷酸铁锂和53度的三元锂电池。老实说,我建议没理由不冲三元锂53度版本,毕竟它纯电续航数据是354公里左右,支持一周一充完全没压力。别慌,这电池技术其实早在5年前华为和宁德时代就联合打磨过了,符合新国标标准,且在安全与能量密度上都在线。要是惯了短途用纯电,外加偶尔跑跑远,这配置很合理。倒是37度电的那个磷铁锂,续航就要打个折扣,适合预算更紧张的人。

享界S9T上市,旅行想要诗和远方不要疲劳和紧张,四款车型如何抉择才能真正舒心自在-有驾

然后是辅助驾驶,说实话,这一代的ADS 4.0硬件我觉得是亮点。全系都有,不管你选哪款车,基础L2功能之外,还加了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超车,连ETC通行都能自动。还有那个自动召唤和泊车功能,虽然都得额外开通(没配哦,别被套路),但能看到厂家的技术野心。朋友笑说:这功能要用上,手里手机得常备,毕竟钥匙里还有二维码还得扫码啥的,麻烦!我倒觉得这对日常真有帮助,尤其堵车或找车位时。

空间方面,不能不夸:729L常规后备箱,后排一放倒直接扩展到1677L。别说对比同价位的GL8,后者顶多1650L,差距很明显。我翻了下我之前的笔记,确实这个空间级别很少见,尤其在国产旅行车里算是非常给力。对有娃的家庭或者喜欢户外的朋友,这空间很实在。不过有个小槽点,增程版本居然没配四驱,反倒是纯电版有四驱,这配置有点颠倒。我猜测(没细想过)可能是成本或技术调校的原因,也或者厂家对增程系统稳定性有顾虑,不敢贸然加四驱。

享界S9T上市,旅行想要诗和远方不要疲劳和紧张,四款车型如何抉择才能真正舒心自在-有驾

说到纯电四驱和续航问题,官方数据是701公里,不过我做个粗略估算,别高估了,这种级别的车加上空调、满载后续航至少得打七折,也就是500公里徘徊。虽然能满足一般城市和短途需求,但要是长途旅行,尤其带上全家和行李,续航还是不太令人放心。朋友去了4S店问售后,师傅灰色语气说:这个续航数据官方宣传是理想状态,实际肯定打折,尤其冬天耗电更厉害。所以,纯电版虽然四驱吸引人,但实操中还有点小纠结。

回头看价格,增程两个版本32.98万和34.98万差2万块,后者多了自动开合门和更高级像素大灯。坦白说,我自己对自动门没多大热情,像素大灯的视觉效果的确看着舒服,但除非你经常在夜晚高速醒目环境下跑,否则差距不算太大。销售小张跟我聊:买车就是看重一脚油门的感觉和开车的顺溜程度,这两个配置虽好,但不是必需。我同意他的观点,毕竟大家日常用车最关注的是实用性和省心。

享界S9T上市,旅行想要诗和远方不要疲劳和紧张,四款车型如何抉择才能真正舒心自在-有驾

有趣的是,我之前觉得纯电四驱会是性价比爆点,没想到现在反倒是增程的中档版最划算。而且增程版本相对在续航焦虑上更友好,电池安全稳,空间又大,关键价格合理。我得承认,一开始有点偏向于推荐纯电版本,因为四驱+绿色动力听上去就爽,但供应链和实际使用体验让我回头改了想法。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想过,旅行车除了空间和续航,最重要的其实是内饰的舒适度和隔音,尤其长时间开车时的疲劳感?S9T在内饰这块如何我还得再深挖,朋友开了下试驾版说:隔音还不错,座椅包裹感强,长途开车没那么累。但我好奇,这条路能走多远。

享界S9T上市,旅行想要诗和远方不要疲劳和紧张,四款车型如何抉择才能真正舒心自在-有驾

至于那些辅助驾驶功能,额外付费的门槛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不是门槛?你愿不愿意为这些科技感多掏钱?我个人觉得,有些付费功能玩起来像APP订阅,总要琢磨性价比。用过的兄弟姐妹,你们怎么看?

最后说个细节,刚才翻相册无意发现一张宣传截图,S9T的内部设计居然用的是国产芯片和国产传感器,这在现在这个供应链紧张的大环境下,很有看头。毕竟供应链稳定性往往比看上去的花哨配置更重要。设备堆积的多很虚,一旦产线变慢或者芯片短缺,客户真正要的是顺畅交付。

享界S9T上市,旅行想要诗和远方不要疲劳和紧张,四款车型如何抉择才能真正舒心自在-有驾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反而好奇,如果你准备买一台中型旅行车,除去品牌光环和营销噪音,你最看重的是续航、空间还是智能驾驶?而且,你愿不愿意掏那个增程版本里额外的几千块功能费?还是说,旅行的舒心感,远远比任何数字都重要?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