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人深思,揭示了消费与资产的本质区别

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我想了挺久。

2006年,那位大爷一气儿咬牙,花22万买了辆日产轩逸顶配。按我以前和销售的了解,轩逸那时候算是中产标配,身边不少同事朋友,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块,能有辆家用车特别不容易。这车开出去,哪怕是三四线小城,面子绝对够。大爷跟我说,那时候,买这车就是为了脸面,省了三年家里吃饭,非得把那个牌子开出来给亲戚看。

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人深思,揭示了消费与资产的本质区别-有驾

你看,这车当年是消费的标杆。买它不是为了升值,而是当时爽:坐上去开了,稳稳当当,还能扯淡我这车很牛。那车,当年顶配,估摸着油耗差不多7个左右,身边同事开国产,看着价格差不多,感觉日产要确实靠谱多了。

第二年,他又拿出18万,买了1000克的金条。那东西可真扎实,一坨沉甸甸的金属,没法开,也不能炫耀。他还嘱咐家里人,这东西你们平时别碰,别拿出来晃悠,是压箱底的未来。这话我觉得够理性。比起车,黄金要踏实得多。

说实话,我以前老以为车好歹还能有二手市场保值呢,结果听他说,现在那车残值1万块都难卖出去。你说奇怪不?22万买的车折旧到1万,差不多剩个5%价值,这折损率吓死人。感觉大爷当初买车的面子费和爽全打水漂了。

我顺便算了算,2006年22万,扣点当年通胀,折算现在应该得30多万才够买辆同级车。可现在同价位二手车能买到的多半质量不如当年新车,反而更经常出点小毛病。朋友修理厂的一哥们说,车这东西,几年内折旧重,维修保养费加起来,快赶上新车一半钱了。我就猜想,这其中无形的损失有多大得压在头上。

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人深思,揭示了消费与资产的本质区别-有驾

相比之下,那黄金从18万升值到88万多,涨了快5倍。这期间国内经济翻了不止一番,黄金价格也伴着国际行情波动。大爷说,黄金嘛,就是不愁钱,想卖就卖,不尴尬。这话让我心里一紧,车和黄金之间,真是完全两种资产属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细节很有趣。大爷说他的轩逸那年配置里带了智能钥匙和倒车雷达,这种配置2006年可不普遍。当时这些小黑科技噱头十足,买车的开心劲儿不亚于现在买个新款智能座舱。可想到现在基本成标配了,我觉得汽车的科技感其实一快一慢,折旧的路上太扎心。

那我就想,为什么大家对汽车的投资期望总那么高?我估计,心理学上讲,人们买车就是为了满足存在感和面子,这感受它真不是黄金能给的。即使知道折旧快,也止不住想买好一点的车,哪怕是个面子费。

我也得收一下刚才的说法——把车说成彻底消费品,我觉得太绝对。其实有不少车,特别是老爷车或者一些限量版车型,几年后反而会升值。只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不值得当作常态去期待。

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人深思,揭示了消费与资产的本质区别-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头说说供应链的事情。想象你做蛋糕,车就是那蛋糕。一辆车的供应链不仅仅是原材料、零件供应那么简单,还得顾及研发周期,质量控制,还有渠道反馈。大爷那车,日产轩逸在国内的供应链相对成熟,零件好买,保养方便,这也许是为什么车主用车感受稳定的原因。

而黄金,买的就是一块死金,无研发无供应链,只要真金实银,价值稳定。你说,这差别是不是像买菜和买股票,一个容易腐烂,一个纯粹是价值储备?

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人深思,揭示了消费与资产的本质区别-有驾

突然想起一个朋友说,他当时买二手车,成本便宜,但没想到买回来维修费高得吓人。他抱怨,挣钱不容易,修车修得比买车还贵。这种隐形成本也成了汽车投资难以回本的原因之一,我觉得这事很多人没算进去。

近几年,新能源车折旧快的趋势也让我疑惑。电池和技术进步太快,旧电池耐用性成疑,卖个好价钱更难。有人说新能源车未来会像手机那样快换代,我估计这影响会进一步扩大折旧压力(这也仅是猜测,没细想过)。

说回来,那位大爷最后说:你说,买车买面子,买黄金买这话你怎么看?我没回答他。其实我自己也没底。

要是我问你,假设换做你,那22万你会买车还是买黄金?你觉得自己心里有数吗?

22万买的车如今只值1万,18万买的黄金如今涨到88万,这位大爷的真实经历让人深思,揭示了消费与资产的本质区别-有驾

车钥匙放在抽屉里时,偶尔想起大爷这事,心里总咕哝一句:到底是买来用的,还是买来守着的?很多时候,我们在买的时候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