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这几天汽车圈里蹦出的新消息,估计不少人已经被“长安第四代逸动预售7.49万起”刷屏了吧,不管是懂车的小伙伴,还是只是顺手滑滑手机的路人,看着这价格、动力、再加车身尺寸的升级,总会生出点“这是真的香吗?”的自我怀疑,一个月工资就能拿下新一代家用轿车,你说香不香?
但一转头你发现,价格是真的摆在那里,从外观到内饰据说都有变化,媒体数据还有动力参数一堆堆晒出来,乍一看像模像样,可是细究进去,就容易冒出一连串的问号,比如说:到底升级了什么,值不值你掏钱?车长多了那15毫米是炫技还是真改善?油耗打到6.2L,是纸面数据还是脚踩油门的现实?蓝鲸1.5T的新动力,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省心节能+动力澎湃”双全?配置迭代到新一代,究竟是造型外观做了“微整”,还是实际体验真的能翻天?这么一款新车,它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你就说是不是有个悬念在这里。
关于这款刚冒头的第四代逸动,预售看上去热闹非凡,劲享型、悦享型、智享型名字儿起得跟吃套餐似的,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说好的升级,难不成只是个“名字上的花活”?车友群里有人直接抛出了“这款车型是不是主要拼性价比,但配置其实没多大差距?”的疑问,另一边看了参数表的小伙伴吐槽“外观没啥大变动,车长多出一厘米半,能干嘛用?”要是真翻新一代也就是灯组、标识这些小心思,还不如老款便宜落地。再往深处刨一刨,动力引擎还是那颗百试不爽的蓝鲸1.5T直喷发动机,数值上141千瓦,讲理也不赖,但和以往的版本一比,有人揪着“依旧是老配方,哪来的新惊喜”开始质疑,饭桌上能聊的素材有了。
但话说回来,还是得把这堆参数、外观那些新词,掰开了揉碎了讲讲,看看到底藏了什么玄机。先说外观,细细琢磨照片过后发现,这次灯组造型走的是“细长贯穿”大路,没见得有那种“绝地酷炫”的爆炸改动,但车标上移到灯组内部这个细节,不少人觉得还是有点新鲜感的。怎么说呢,有点像“赶时髦”的小技巧,看着高端,实际上体验说不定就跟老款区别不大。贯穿式尾灯也是现在流行款,车尾据说还换了品牌元素,点亮之后可能晚上回家能多点安全感——至少后车看得清。只不过“运动感”这个词,听起来很带劲,可平时家用能不能真用得上,恐怕还得实际跑几圈才能说得准。
咱接着看尺寸,官方数据明确显示长宽高是4785mm*1840mm*1440/1450mm,轴距2765mm,其实除了车身长度加了15mm,剩下都没动,怎么说?你要非说15mm是“史诗级进化”,咱也不信;但车大了,总归内部空间理论是变多点的。这点升级虽小,也算是厂家的“良心动作”,毕竟轿车空间谁嫌多啊。不过说实话,以现有这个级别市场,大家对于尺寸变化的敏感度其实是被“玄学”支配的,毕竟同价一些SUV尺寸可吓人多了,消费者心里盘算盘算还是更看重舒适性和实际乘坐质感。对于逸动来说,空间的变化虽不悬殊,但配合座椅的大面积包裹,这波操作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实用升级。
说到“运动感”,新车配了电动扰流板,说白了就是那种能随着速度变化自动升降的小尾翼,看着像性能车,其实放在家轿上,有点“跨界演出”的意思。你要是特意冲着这个买,未必真有啥用处,风阻优化那倒是蛮重要,据悉对高速油耗也许有正反馈。再看下包围和排气孔微调,视觉效果是升级了点,但对于普通车主,那可是“看看就开心”的装饰,实际性能提升?估计还是心里上的满足更大一点。
换到车内,经典的“T”字型仪表台终于又扮演了一次主角,一块大尺寸的液晶屏,三辐式方向盘,整体感觉就是科技范和豪华感都往上加了一把力。现在卖车已经离不开智能互联,这次长安官方不停强调Carlink、CarPlay这些实用高科技配置,招呼着年轻一代要个“手机一连马上用”,不然谁还买新款呢?说真的,这几个功能加进来还挺有诚意,但实际使用效果和流畅度,往往都决定了买车后的幸福指数。不可忽视的是,那前后排座椅肥厚宽大,双拼色搞得挺洋气,视觉上往豪华靠,坐着也许没前几代那么“紧凑”,家长带娃出游可以放心试试后排空间,试着摊开来歪一歪,狂霸酷炫不如舒服实用,谁懂啊。
动力部分则是一如既往的“蓝鲸”当家。141千瓦那个数字,放在自主品牌轿车阵营里,该有的面子都有,超高压500Bar直喷,讲起来脑补的画面就是“猛虎下山”,但只要实际体验不打折,油门踩下去没有迟滞,油耗真能如宣传说的那么省——6.2L/百公里。理论有了,根据以往车友的真实反馈,蓝鲸1.5T动力日常绰绰有余,偶尔激情发挥也应付得了,搭载在逸动身上属于“万金油”方案。不过说真的,这一代还没大幅技术爆发,参数和老款对比起来“有进步没质变”,换句话说,长安主打的还是“稳定可靠”,而非“颠覆创新”。不吹不黑,实际开起来有没有惊喜,还得等大批车主提新车后实测油耗、动力、耐用性等等来验证,不过稳字当头的风格也不是坏事。
价格方面其实才是多数人心里掂量的大头。别管是不是早鸟优惠,7.49万到9.99万之间摆着,几乎把A级家轿市场分了个明明白白。劲享型、悦享型、智享型依次排开,配置区别主要在舒适和智能科技细节上,性价比怎么选,消费者大可对照自己需求,毕竟“套餐”流行,越高级越贵,但基础款其实不拉胯,这倒是给了大众更多选择自由。有些人还会问,和以往的竞品如吉利、比亚迪这几位死磕,都要比的也是实用性、油耗、配置;但这波新逸动中规中矩,没有一招鲜吃遍天,有点像“六边形战士”,啥都够用,偏偏没有短板,老百姓买回家心里也能踏实一阵。
还有点不得不说,现在品牌标识跟着尾灯组调整,加上贯穿式车尾设计,一些追求个性的年轻群体或许更买账;但喜欢“老派踏实感”的家庭用户,估计还是更关心空间和动力能不能撑起三代人共同出行。顺便提一句,科技配置再花哨,最终都要看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和售后服务能不能覆盖周到,否则再酷炫也只是瞬间的“惊艳”罢了。实用派和颜值党之间的拉扯,已经成为市场新车上市时最常见的心理博弈。逸动给的,是一种“我都给你了,你自己挑吧”的态度,没强行推销,不是“人傻钱多速来,功能多管闲事”的吹嘘。
看过那么多参数和细节,说到底,长安逸动这次升级,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次“稳步调整加靠谱坚守”的换代试炼。对于预算有限但又不愿将就的买家来说,这可能是通向家用轿车那扇门的一枚钥匙。它没有“震天动地”的革新,却把常用的每一环都砌牢了,任谁盘算,都不会心头一紧。什么车身长度增加、外观尾灯微调、电动扰流板、蓝鲸动力、座椅舒适感,全是一个“让你用得安心、看得顺心”的节奏,没啥花里胡哨的噱头,但细水长流,反倒最对普通城市家庭的胃口。如果你不是追求极限性能的那类发烧友,这部新车拿来日常通勤,看起来比豪车低调,实则有一份独属于“国产实用”的小自信。
像逸动这样的家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头越来越难料,竞争激烈得够呛,大家的选项都丰富了,有人倾向于智能化,有人喜欢空间大,有人追求价格优势。长安这次没赌爆款黑科技,也没有盲目堆砌花哨功能,反而是一步一步往“良心实用”靠近。等真正售卖落地后,那些参数上的“纸面幸福”,终归要化成现实里你我的碎碎念,油耗低了,空间大了,智能化更加顺手,差不多是家用车用户最关心的部分。而那些宣传语里花哨的“升降扰流板”、“贯穿式尾灯”、“科技方向盘”,如果真正能和日常驾乘体验融合成一体,这场升级才算得上是有意义。
想必等到新车跑上大街,实测效果和口碑流传开,厂家和消费者都能给出最朴实无华的答案。毕竟车这东西,不花俏不搞怪才最耐用,哪怕参数提升有限,只要日常开着舒服,养车成本尚可,大小毛病少,它就还是那款你愿意长跑的伙伴。要说长安逸动这回是“划算”,那几乎没有异议,稳稳当当,买得放心。家里有刚需,也适合新司机入门,谁还会挑三拣四呢?
写到这你就想问一句,在如今家轿市场里,性价比和造型哪个好比哪家强?是你会选择一款实用为主的A级轿车呢,还是愿意再往高性能或新潮科技上加把劲?不如底下评论区聊聊,你买车时在意的那几点,是动力够劲还是配置够全,空间要大还是油耗要低?欢迎各路朋友贡献观点,听听大家真实的看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