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试了下新款小米 SU7,开到高速上觉得这个车的反应比我预想中的要聪明不少。但说实话,刚开始还真怕出岔子。因为我听说它们出了点小问题,国家公布了召回公告。开了快一年,突然发现系统在特殊场景下有点迟钝。车助手提醒我:有极端场景时系统反应慢,得升级。这一提醒,我当时心里还在想,这么大规模召回不会只是个意外吧?
官方说的极端特殊场景挺模糊的。有点像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高速上突然出现个施工锥,或者在雨天车子侧翻,系统反应迟缓可能会带来风险。有人就猜测是不是软件漏洞,但我觉得,能主动发现问题用OTA(远程升级)解决,说明研发团队一定在不断学,至少比以前哪怕出现问题也要请人跑到4S店慢慢排查干活的传统做法,要先进得多。
估算一下,这次召回规模前后大概有11.7万左右(样本少,估算偏保守),其实就是小米今年累计交付的快40万的三成多。这么一算,也挺惊人的。传统车厂出个大问题,可能得几个月、甚至半年,动辄得跑门店、拆零件。而这次?只要上车电脑连一连,点个在线升级,10多分钟搞定。对比我以前的经验,像合资的某些品牌,出问题后,预约、排队、维修全都要花时间,这效率无敌的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些车主的留言:有人说升级后高速稳多了,有人发现预警提前了50米——这让我觉得,车主其实比人们想象中懂货。大家担心的,从系统迟钝到漏掉紧急情况,这其实也是技术的学曲线。但我有个疑问:这些指数忙着追问题,难不成真就能追得完?也许这就是行业里的长尾场景问题吧:那些极少发生,但一旦出事就麻烦大。
说到技术,这让我想起一个比喻。就像是在驾校学车,刚学会刹车、转弯还厚着脸皮硬着头皮,但遇到突发状况,还是得看熟练度。这软件算法,其实也是练手——加了更多数据进去,变得更聪明。看似理所当然的安全其实也很复杂。比如这次难题,说到底就是软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反应不够快,但它也在学改正。
我疑惑:小米这次像个发起主动召回的良心企业,背后是想树立个安全意识形象。这意味着什么?可能意味着,将来的中国车企不像过去那样一句问题无大碍,而是问题曝光即修复。我还在想,这是不是一种主动安全模式?就像手机软件一样,你用着用着,系统越用越懂你,遇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解决。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安全大脑越来越像我们自己日常的反应了?
这让我有个简单的临场小估算——每次OTA升级耗电差不多等于洗澡时间的电量,其实在高速行驶中,百公里能耗在15-20度(估算偏保守),还不算系统运行多余的耗电,算下来,自己都在想:这么升级,能不能省点油?实际上还能省点续航,升级后不光安全感提升,能耗还能优化10公里左右。
说到这,突然想起一位朋友,开了辆高配的理想,他说:你看,动不动就得请人跑场,修一修没完没了。而小米能点一下就搞定,真是方便。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企业把用户体验放在心上,变得尤为重要。这也让我不由得自嘲:之前觉得技术很牛只是噱头,但现在才知道,效率才是真硬道理。
让我停一下,深思:它这次遇到问题,实际上是在试安全的底线——不是不出错,而是在出错时能迅速修正。就像车在高速跑,突然刹不住,车主的心理就会崩。很显然,智能汽车的安全不再是零缺陷,而是持续成长。你觉得,这样的安全体验,才是真正的未来吗?还是说,永远不出错才是真正的理想状态?我一直在想,也许那只是一种梦想。
另外一个细节:我一朋友修车,他说:现在修车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是软件的,硬件其实还挺稳。这也让我觉得,未来的车,硬件固然重要,软件才是真正的驾驶员。而这些软件的学,不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吗?不断的体验、反馈、改良。
观察下来,小米这次的做法倒让我觉得,中国的智能汽车企业,越来越敢于在问题上做文章。不就像青春期一样——不断反思,然后成熟。我就觉得,问题暴露出来,能积极修正,反倒比一开始的完美无缺更有价值。你觉得呢?万一这次只是个偶发,下一次会不会更好?下一次什么极端场景,可能真的会被系统处理得更快?技术在修炼,就算是打怪升级。
这次的召回,倒像给我一个小建议——在这个快车道上,安全不是一个点,而是个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在被这个车渐渐带到未来。有时候,打开车门,看着夜色中的灯火,我在想:等下一次的升级出现时,会不会有更智能的保护?就像那位公交司机说: 总得遇到点事儿,才能成长。挺希望智能汽车未来别只会遮风挡雨,还要能化险为夷。
这段先按下不表,让我突然想到:行业里还在细水长流中探索,类似你我这样普通人就像宝藏一样被逐渐挖掘出来,车主的每一点反馈都变成最宝贵的一课。对倒是更愿意相信:只要技术不断补丁式地成长,它可能真的会变得越来越靠谱。你说,这种你修我修,永不完结的安全,能不能涨到100%?还是说,永远都会有黑天鹅?
现在想来,智能驾驶的成熟,不光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场耐心的修炼。我还暗暗猜测:也许,未来不用传统意义上的召回,而是每个人都能在手机上点个升级,让车变得更安全、更聪明。这会不会就是普惠的终极形态?还是说,像我说的那样——这只是一场梦想?
心里还琢磨着一件事:如果我车马上也要到30万公里,是否也该期待一下主动升级的未来?未来的安全真的是你出问题,我帮你修,还是我留点隐患,等下一次升级来解决?这让我有点疑惑,也许答案就在每天的体验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