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理想这回的盘算,着实耐人寻味。彼端,理想L系列倚仗“顾家座驾”的定位,捞金无数,堪称人生赢家模板。此端,骤然押宝纯电,还捣鼓起AI洪荒模型,总觉得步子扯得忒大了些。
细咂摸一下,这事儿颇有嚼头。当下诸位购车,当真“盲盒式入”?依我看未必。参数、配置、续航,这些固然紧要,但消费者心明镜似的,这些玩意儿忒容易被山寨,真正能攥紧用户的,是独一份儿的驾乘感知。
理想或许也洞悉了此点。故而,此番直接把AI洪荒模型搬上车,图的就是要搞差异化比拼。毕竟,眼下大伙儿都在叨叨智能汽车,但真能把AI玩转的,又能有几家?
然则,话又说回来,理想的这套“车+AI”韬略,真能奏效?愚以为还得先挂个问号。
先说说这AI洪荒模型。现如今AI的名头太响亮了,但落到实处,或许远没那么美妙。智能驾驶,听着甚是炫酷,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智能惊悸”。安稳性,永远是头等大事。
再说说这“拔高身段”的路数。理想L系列之所以能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拿捏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空间阔绰、配置扎实、价位适中。倘若理想i8、i6的叫价太高,会不会丢掉这批主力拥趸?归根结底,对多数家庭而言,购车仍是件需要精打细算的营生。
再者,不得不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逐委实太惨烈了。比亚迪、特斯拉这些老炮儿,可不是吃素的。理想想在纯电市场扎下根基,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
有别于惯常认知,理想此番的“车+AI”战略,不啻于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次品牌转型。它想甩掉“顾家车”的标签,朝更高阶、更智能的方向精进。
但问题也来了,理想的这番转身,会不会使力过猛?它会不会为了抬高身价,而牺牲了原有的优势?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理想想要拓展市场占有率”时,可曾忽略了“理想也面临着技术焦虑和品牌焦虑”?
单就“AI洪荒模型”这个概念而言,理想的投入就堪称海量。这笔银子,最终会不会化为实打实的价值,抑或仅仅是镜花水月,仍是个未知数。
理想的这次豪掷,是成是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消费者买不买账。倘若理想i8、i6真能给用户带来更胜一筹的智能出行体验,那么它的成功便是瓜熟蒂落。但如果仅仅是参数堆砌、噱头炒作,那么恐怕难以赢得市场。
有位车友就在网上吐槽,说理想这次有点“飘”了,莫不是忘了自己当初是靠什么起家的。这话虽说有点扎耳朵,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讲到这儿,我忆起一句老话:莫失初心,方得始终。理想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行稳致远,还是要坚守以用户为本,真正消解用户的痛点。
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然卷成一片血海,理想想要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入微。理想的未来,究竟会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