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MPV这块地界,车企们卷得厉害,都想来分一杯羹。
长城魏牌也撺掇着来了,高山8、高山9,直接把价码定在30万往上。
搁几年前,国产MPV敢这么叫价,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今时不同往日。
一方面,老百姓腰包鼓了点,对物件儿也挑剔了,另一方面,电车这阵风刮得邪乎,传统车厂也得跟着挪窝。
魏牌高山这两家伙,激光雷达安排上,智能座舱也整到位,摆明了要啃高端这块硬骨头。
不过,疑问也来了。
掏30多万买个国产大面包,这笔账划不划算?
说白了,这事儿反映了咱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消费升级的拧巴劲儿。
先瞅瞅这车本身。
配置那是相当抓眼球,什么激光雷达,智能座舱,听着就挺赛博朋克。
再说,长城这几年在电车这摊子上也没少砸钱,Hi4混动技术也算有点小名气。
可平心而论,这些玩意儿,合资品牌也有,搞不好还更溜。
那么,为啥还有人惦记着国产MPV?
抛开情怀滤镜,实打实的需求摆在那儿。
现在二胎、三胎家庭冒出来不少,对空间那是嗷嗷叫。
寻常轿车、SUV已经捉襟见肘,MPV就成了救命稻草。
再说了,国人对汽车的认知也在悄咪咪地变。
过去,买车就是为了撑场面,开出去倍儿有面儿。
现在呢,越来越多的人把车当成移动的家,舒坦、顶用才是硬道理。
所以,像高山这种瞄准家用和商务场景的车,就有了生存空间。
当然,挑战也如影随形。
30万+的价位,直接硬刚合资品牌,甚至能摸到豪华品牌入门级的门槛。
消费者会怎么掂量?
这可真没准儿。
再咂摸咂摸,魏牌高山的热销,不单单是汽车产品本身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换羽腾飞的一个小小缩影。
往日,咱们靠着廉价劳力,靠着依葫芦画瓢,挣点血汗钱。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憋大招,搞创新,铆足劲儿要立起自己的牌子。
可转型升级哪是易如反掌的事?
技术积累、品牌底蕴,都需要岁月这把刻刀来打磨。
况且,中国企业在冲击高端市场的路上,还会遭到国际劲敌的围追堵截。
说回到魏牌高山,它的横空出世,至少说明中国汽车工业有胆量叫板高端市场,有能耐拿出更好的货。
至于能不能一炮而红,还得看老百姓愿不愿意掏腰包。
但这股子冲劲,值得鼓掌。
说白了,魏牌高山卖的不仅仅是铁疙瘩,更是一种对美好日子的憧憬,一种对中国智造的笃定。
这笃定,源于日益精进的技术,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洞若观火,也源于对未来的执着信念。
至于这信念,能不能变成实打实的钞票,就交给市场这块试金石来检验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