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验证新款X1的门店销量,工作人员一边忙着整理资料,一边对我说:这几天订单量明显多起来,尤其是那个M运动款,库存都快跟不上了。我心里嘀咕,这新配置怎么突然火起来的?
其实没啥特别的,就是今年的价格调整后,五款配置看下来,差距不算大,但实际用车体验差距挺明显。
说到价格,X1的五款中,最普通的sDrive25Li(设计套装)刚跨过30万关口,31.69万元,适合对空间和日常实用性更看重的家庭。比如我一个朋友,他就说:我主要在城里用,不追求什么运动感,家人得舒坦。这款后备箱真宽,放个婴儿车、野营装备都行,放倒后座更不用担心空间不足,顺便还配了银色行李架,出门跑长途挺顺手。
但我估算,开着这款车,百公里油耗在7.5升左右(估算/体感),如果是每升8元,油钱心里就是个小数点后多算了点。
这车变速箱换挡挺顺滑的,堵车时还算对得起日常使用。
话说,简单对比个例子——同价位的两款车,体验差一个层次。比如奥迪Q3,动力差不多,但它的悬挂偏硬一些,转弯快时感觉会提前发力,而X1则偏向舒适,毕竟是家用。你想驾控感强一点,还是真实用派?我到觉得,安全性其实更重要。宝马的底盘调校确实很中庸,没有激进得不行,但也够稳。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不同配置的内饰差异也挺大。比如M运动套装,上面用了暗影拉丝内饰,比木纹的更科技感。你割舍掉木纹的温暖,换成哑光金属,瞬间多了点未来感。而且,运动座椅包裹性好,高速转弯身体不会乱晃,这点挺贴心。
但是别高兴太早,我得澄清个事情:前文说的都还算不错,但显然高配的加价也不算值,或者说,配置真心提升的快乐感比想象中要低一些。毕竟,每个升级都要花钱,不是用钱换快乐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搞个合理的猜测——也许,调教细节上的差异,比配置更重要?(不确定啊,毕竟这个店的调教不见得每辆都一样。)
对比X1 xDrive 25Li(四驱版本)遇到暴雨天多了点底气,智能四驱系统会主动分配扭矩,像个勤奋的小帮手。这还让我想起一件事——准备上山的朋友说:‘开这种车,前轮打滑也不用担心,底盘会帮你扛过去。’其实也有点车懂我的意思。
这里我想问:你们觉得,一个车在雨天的表现,比起运动感多重要?
我个人就偏心于它的实用性,话说回来,我也想不通为什么偏向黑武士的版本,居然那么受欢迎(这段先搁着)。
善用感应式尾门,还挺符合我性格的。比如我在超市拎满东西,伸伸腿扔进去,不用用手按,简直贴心到极点。有人说:‘我觉得车门太智能反而散了点人味。’嗯,的确,但用惯了,还是觉得方便。
预算有限,正文中提到的第一个基础款足够应付大部分需求,家庭日常、上下班都没有问题。再往上看,运动套装很有面子,颜值和操控兼备,但价格涨了点,从31.69到不止。
最贵的那款M35Li,40.99万元,车宽1854mm,稳得一批。软硬悬挂可调节,过减速带的滤震表现不错,还能在高速转弯中提供支撑。红色卡钳、轮毂尺寸都很抢眼。据说,还加了前排中央安全气囊,对家庭有点生命保障意识。
其实我一直疑惑:那么多配置,究竟哪个才是真的刚需?
像我自己的体验,试车时发现,日常用到的,超过70%的功能,基本都在基础款里。你说:买空了会不会浪费?反正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没那么多时间琢磨那些高端配置,实用最重要。
哎,说到这里,好奇怪的一个点:这个车品质那么稳定,为什么市场上还会出现所谓养护里的奇怪问题?比如:一些零件更换时,竟然需要重新调校。你会不会觉得:这车其实还挺灵活的——贵车有贵车的个性。
正经说,好像很多配置的差异,真不是分钱堆砌出来的,有时候一辆车用的调教技巧,比花大钱的配置还重要。你们觉得呢?
我自己心算过,百公里维护成本大概在300-400元(这段虚估的少,不敢太精确),其实挺在意这些。
就像我一位修车师傅说:别看表面上配置花俏,关键还是看底子结实。对,这话其实蛮有道理的。
好了,话题越扯越远,不知道你们在看,是否会像我一样,越琢磨越觉得车子其实挺复杂的。有的配置明明觉得用不上,但又觉得好像不能没有。
其实最后的问题是:我们花几万买一辆车,到底是为了啥?
不就是希望出门时有个安心、方便又有趣的伙伴吗?
或者,最小细节,比如那个带点力的方向盘,能带来多大不同?
——我在想,下一次,试试那款运动座椅和黑夜外观时,是否会觉得,那些性格小变化,才是关键。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