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个事儿,就是关于标致和雪铁龙这两个法国牌子的车。
可能很多上了点年纪的朋友,对这两个牌子都挺有感情的,想当年,富康、爱丽舍、标致307这些车,那也是满大街跑的,是很多人家里的第一台车。
可是现在呢?
你走在路上,仔细瞅瞅,是不是感觉好久没见到挂着小狮子或者双人字标的新车了?
很多人心里肯定犯嘀咕,这法系车到底是怎么了?
是车造得不好了,还是咱们中国人不待见了?
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好像快要在中国市场上“查无此车”了呢?
这真不是危言耸听,咱们先看看数据,数据是最不会骗人的。
就在最近这几个月,标致和雪铁龙这两个牌子,所有车型加在一起,一个月的销量有时候连三千台都卖不到。
三千台是个什么概念?
现在国内市场,随便一个国产品牌的热门车型,比如比亚迪的秦PLUS或者宋PLUS,一个月的销量动不动就是几万台,是法系车全部销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么一对比,你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再看看它们在国内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公布的2023年一整年的销量,也才刚刚八万出头,跟2022年比,又是一个大幅度的下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销量不好了,这简直就像是悬崖边上往下掉,让人看着都心惊。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还有那台凡尔赛C5 X吗?
那车刚出来的时候多火啊!
确实,凡尔赛C5 X刚上市那会儿,凭借着它那个又像轿车又像SUV的独特造型,还有挺有诚意的价格,确实是火了一把,一个月卖出去五千多台,让很多法系车的粉丝都觉得,法系车这回要翻身了!
可这股热乎劲儿没持续多久,现在这台车的月销量,已经掉到几百台了,稳定得让人心疼。
当初那个热闹的场面,现在回想起来,就跟上个世纪发生的事一样。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后来标致学着凡尔赛的路子,也推出了一款造型差不多的跨界车,叫标致408X,本以为能跟着喝口汤,结果市场反应比凡尔赛还冷淡,销量一直在几百台的水平线上挣扎,甚至更低。
这就让人纳闷了,难道真是车子本身的产品力不行吗?
要说句公道话,还真不能这么说。
你要是开过法系车,尤其是跑过高速或者走过一些不太好的路,你大概率会佩服它的底盘。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
就是又稳当又有韧性,过个坑洼颠簸,车身不会有多余的晃动,给你一种很强的信心,开起来特别有乐趣。
还有它的设计,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饰,总有点天马行空、不跟风的意思,很有自己的想法。
从机械素质这个角度看,法系车在很多方面,其实一点不比同级别的德系车或者日系车差。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
问题就出在,它“偏科”太严重了,而且偏的这一科,已经不是现在考试的重点了。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十几年前那个样子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需求变了。
以前大家买车,看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觉得皮实耐用、省油就是好车。
可现在呢?
车对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了,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家”,一个“智能的伙伴”。
大家开始关心什么?
关心车里屏幕大不大,清不清晰,用起来流不流畅;关心车机系统能不能像手机一样,听歌、导航、看视频样样都行;关心后排空间宽不宽敞,座椅舒不舒服,有没有通风加热按摩,孩子在后面能不能躺得舒服;关心车上有没有智能驾驶辅助,在高速上、在堵车的时候,能不能让开车变得轻松一点,安全一点。
说白了,大家都在追求“冰箱、彩电、大沙发”带来的那种舒适感和科技感。
你看,这就是法系车跟不上趟儿的地方。
当所有的中国品牌,甚至连大众、丰田这些老牌巨头,都在拼了命地研究怎么把车内空间做得更大、把屏幕做得更炫、把智能系统做得更聪明的时候,法系车还在慢悠悠地跟你强调:“你看我的底盘调校,这是大师级的水平!”“你看我的设计,这是法式的美学!”这些东西好不好?
当然好。
但它已经不是现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买车时,最先考虑的那个点了。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你现在想吃的是一顿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均衡的丰盛大餐,结果厨师端上来一盘顶级的白米饭,然后一个劲儿地跟你说这米有多好,这水有多纯,但这终究只是一碗白米饭,满足不了你的胃口。
如果说产品理念的落后是“内伤”,那它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搞的那个“轻资产”策略,就等于是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个“轻资产”听着挺高级,说白了就是集团自己不想再投那么多钱在中国开4S店、养销售和售后团队了,把这些业务都外包出去,让代理商去干。
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全国各地的标致雪铁龙4S店,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关停潮。
很多二三四线城市的车主,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家门口那个开了好几年的4S店,突然就关门了。
这下问题就大了,想买新车的人,找不到地方看车试驾;已经买了车的老车主,做个保养、修个车都成了大难题,可能得开上百公里去别的城市才能找到店。
你站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你敢买这样的车吗?
买车是个大事,花个十几二十万,谁不希望买得放心、用得省心?
连最基本的售后服务网点都朝不保夕,这车买回来,万一有点小毛病,我上哪儿修去?
这种做法,不仅把想买车的新客户都吓跑了,更是把那些一直支持法系车的老车主的心,伤得透透的。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操作,就是凡尔赛C5 X那波降价。
为了在上市初期把销量冲上去,价格一降再降,甚至搞出了“买车送购置税”之类的活动。
短期看,销量是上去了,但长期看,这是在“饮鸩止渴”。
这么一搞,直接把这台车的市场价格和保值率给打崩了。
那些第一批按原价提车的车主,感觉自己就像被割了“韭菜”,刚买的新车,转眼就亏了好几万,心里能舒服吗?
这种不计后果的营销手段,严重损害了品牌的信誉和用户的信心。
以后谁还敢第一时间买你的新车?
都怕刚买就降价,成了冤大头。
所以说,现在还在掏钱买标致、雪铁龙的,那估计都是怀有深厚感情的“铁粉”了。
他们可能真的不在乎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也不在乎保值率,就是单纯喜欢法系车那种独特的驾驶质感和不随大流的设计。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买车过日子,图的就是一个踏实。
售后网点都找不到,开到二手车市场,车贩子一看是法系车,先给你把价格往下砍一大截,这种体验,谁受得了呢?
真是可惜了这些车,论造车的底子和功力,它们确实有两把刷子。
但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到近乎残酷的中国市场,一步跟不上,可能就真的再也没有然后了。
这不光是法系车的悲哀,也是给所有还固步自封、听不见消费者声音的汽车品牌,敲响的一记响亮的警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