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

最近,很多人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每天上下班的路好像越来越堵了,放眼望去,城市的主干道上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让人不禁产生一种错觉:我们国家的汽车是不是已经多到快要装不下了?

这种感觉非常直观,但当我们翻开一些官方公布的数据时,却会发现一个有些出人意料的事实。

直到英国公布了一份全球汽车市场的数据,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对中国家庭用车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一方面是堵到让人头疼的交通,另一方面却是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人均保有量,这背后到底是一幅怎样复杂而真实的画卷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宏观数据,这组数据确实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

截至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稳稳地突破了3.19亿辆,这个数字是全球第一,毫无疑问,我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但是,“大国”不完全等同于“强国”,更不意味着汽车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关键在于一个词——“人均”。

如果我们把这3.19亿辆车平摊到14亿人头上,会得出一个什么数字呢?

大约是每千人拥有221辆汽车。

这个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高。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作为对比,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了800辆,是我们的近四倍;即便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这个数字也普遍在500辆以上;甚至连经济发展水平与我们有一定差距的墨西哥,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达到了420辆。

所以,我们日常感受到的“堵”,并非因为车真的多到了人手一辆的程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巨大的地域差异和人口分布不均。

车辆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造成了局部地区的“超饱和”现象,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乡镇农村,汽车远未成为家庭的标配。

然而,就在这片充满矛盾和潜力的土地上,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写着游戏规则,这就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如果说传统燃油车市场我们还在奋力追赶,那么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中国无疑已经跑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并且正在将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可以说是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今年的前四个月里,全球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接近7辆是中国制造。

尤其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个细分领域,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5%,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全球市场。

这背后,是我们整个产业链的崛起。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过去我们常提“市场换技术”,多少带着一些无奈和期盼。

而现在,情况已经完全反转。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制造商,其电池成本要比日韩的竞争对手低上三成左右,这直接导致了欧洲的老牌汽车巨头,如大众、宝马等,不得不放下身段,排着队来中国寻求合资与合作。

德国即便在本土大力推广充电桩建设,但他们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增长中,有高达七成的部分需要依赖来自中国的供应链支持。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那个经常被当作电动车普及典范的北欧国家挪威,其全国一年的电动车销量,可能还比不上比亚迪一家公司两个月的出口量。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弯道超车”,而是我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并掌握了定义规则的主动权。

当然,民族自豪感归自豪感,当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时,买车和用车这本账,依然需要精打细算。

为什么我们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迟迟上不去?

最核心的制约因素,还是经济压力。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购买一辆汽车,仍然是一笔相当重大的家庭支出。

根据统计,如果一个家庭拥有30万元的存款,那么它的财富水平就已经超过了全国大约55%的家庭。

这听起来似乎还不错,但现实是,当你拿着这笔钱走进汽车销售店,选购一辆20万元左右的家用汽车,刷卡付款的那一刻,家庭积蓄的一大半就瞬间“蒸发”了。

这还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的养车成本。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现在95号汽油的价格居高不下,加满一箱油动辄就要花费500元以上;给汽车做一次更换全合成机油的常规保养,费用也基本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每年必须缴纳的商业保险和车船税,又是一笔四五千元的固定开销。

有网友曾经详细计算过,如果一个人的年收入没有达到20万元的水平,想要轻松地供养一辆像宝马5系这样的中高端轿车,会感到非常吃力。

因此,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全国拥有汽车的家庭中,超过八成的家庭所开的车辆价格都在20万元以内。

这并非是人们不喜欢更豪华、更舒适的汽车,而是现实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除此之外,城乡之间在汽车普及率上的巨大差异,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刻。

在城市里,特别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每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了61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一个上海内环核心地段的停车位,其价格甚至可以媲美三四线城市的一套房子。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无车家庭的比例仍然接近四成。

当城市居民在为早晚高峰的拥堵而烦恼时,在云南的山区,许多农民可能还在依靠老旧的三轮车,将辛苦一年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运往集市。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这种鲜明的对比,比任何冰冷的数字都更能揭示出我们国家汽车发展的真实面貌。

幸运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方案。

像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车型,落地价格不到5万,每公里的使用成本仅需几分钱,它以极低的门槛,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工薪阶层和年轻人圆了自己的汽车梦。

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充电焦虑”。

英国数据震惊,中国家庭用车火爆,远超全球想象-有驾

在许多基础设施相对陈旧的老旧小区,想要安装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充电桩,其过程之繁琐、难度之大,有时甚至不亚于在大城市摇一个车牌号。

相比之下,在日本的乡间小路上,可能一个便利店门口就设有快充设备;在德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加油站的加油枪。

虽然我国的公共充电桩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使用的便利性和分布密度上,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说到底,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迈入了汽车强国,标准不应仅仅是看汽车的总量有多大,也不在于街上有多少炫目的豪车。

真正的标志,在于汽车这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能否真正地普及到社会的毛细血管之中,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松地享受到它所带来的便利。

当县城里奔波的外卖小哥,也能开上一辆经济实惠的混动汽车;当在外地辛苦打拼的农民工,过年时可以开着一辆价格不贵的电动车,体面地载着家人和满满的年货回到家乡;当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用几万元的预算,在二手车市场淘到一辆性能可靠的新能源车,开启自己的奋斗旅程——这种触手可及、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出行升级,才是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的证明。

毕竟,对于一个存款30万就能排进全国前列的社会现实而言,让最广大的普通民众能够轻松买车、无忧用车,才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最终归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