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Polo预告图出来了,大概在二三年前我听说它的项目开始跃升,主意就是要做一款电动Polo。实际挺巧的,因为我旁边做销售的朋友跟我说,以前客户过来问有电动版的Polo吗?大概占比不到10%,但我估算未来两年这个比例会飙升到25%到30%(体感/估算,样本少)。这也符合目前欧洲市场的趋势——有人说,欧洲人不喜欢大车,但其实他们更喜欢市区灵活,用油钱又贵,纯电车刚刚好。
那天我刚查了个订单,突然发现ID.2all(这段先按下不表)在欧洲的预定数有个微妙的增长,尤其是来自年轻家庭。你知道吗?Darkhorse的设计师说,他们把ID.2的乐趣渗进去就是要让骑着它的人肚子里有喜悦。我试图理解为什么这点能打动市场,还不是光明正大地讲环保,走量?毕竟纯电车不只是环保披风,还得有趣味,否则谁会坚持呢。
实际操作上,这车的大小和T-Cross差不多,比id.3还紧凑点,估算车身长度大概4.05米左右(样本有限,估算/体感)。它的内部空间,怎么说呢,就是个迷,你知道我试过那么多车,空间其实和同价位高一些的小车相比差距不大,但它比那些传统燃油车更善于利用每一寸空间——二排座椅可以翻折(以及翻得挺顺滑),下方会有个储物空间。你会不会觉得,小巧的车里还能装份神秘感,特别看着后排座椅那条弹簧线咣当一下收起时的弹性,可比那些硬邦邦的座椅翻倍投手。
对比我想到的另一款:比如福特的新款 Fiesta,它同样是小车,但福特那款偏向实用主义,座椅折叠不这么顺,空间布局其实用但不乐趣。大众这次推ID.Polo,确实把生活趣味升华了——比如全液晶仪表盘。你知道这个仪表盘我突然想到一种味道——有点像我小时候爷爷那个年代挂的老式汽车钟盘,反复看边缘,感觉挺温暖,然后又炫酷得不行。它的界面有复古元素,完美融合现代科技。
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在想,为什么要特意在这么小巧的车里下功夫做那么多有趣的小细节?让人觉得乐趣其实很难量化,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欧洲人不就喜欢实用、节能、低维护?这个细节是不是就是大众试图打破这种固有观念?它是谁在背后压力煎熬出来的设计亮点啊?
回头一想,电动车的成本和传统车比起来,是不是比想象的还要碎片化的多?比如电池、电机供应链不稳、零配件复杂度上升。供应链就像拼拼图——拼错一块,动力就变成吱吱嘎嘎的老古董。大众其实挺善于打磨细节的,从去年我听到的供应链消息,很多关键芯片都还在走走停停状态,想保证产量,压力挺大。
我调了一下心算:这辆车百公里能耗预估在13-15kWh(估算/样本少),电池容量可能在45-50kWh(估算/体感),正常城区开,成本大概在€4-6(心算,算了算油钱得省多少钱)。反正我觉得,要说乐趣,电动车用起来其实挺顺滑的,但也怪不得驾驶的手感还差点意思——毕竟,没有风挡的哗啦哗啦声,少了点韵味。
我最大的疑问是——这车真的会吸引到那些传统Polo的粉丝吗?还是大众还是在用新配方试探市场?像我一个朋友就说:我就喜欢那种弹簧座椅,操控扎实。这跟ID.Polo的轻盈、乐趣,真能打成一片吗?我还猜测:可能设计师做出这样的车,心里其实也怕车太好玩,反而卖不动。
说到卖,我曾跟一线修理工聊天,他说:这车出问题估计不多,就是电池拆装烦。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突然发现ID.2all那种溜车动画,是用模拟资料做出来的,但画面看着居然挺有点生活感,那种微妙的手工调绘感觉,像极了小时候画漫画,虽然不巧,但挺真挚。
这款车留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未来还能再小巧、再有趣吗?或者说,这样的市场空间还够用吗?大概也得看欧洲消费者到底有没有那么多期待玩出花来的前提吧。
你觉得,像这种强调乐趣的纯电小车,是不是只是漂亮的泡沫?还是说在某个瞬间,它真的能成为潮流呢?或者下一次,我会不会看到有人把它做成微型跑车在街头狂飙,才更像未来的新常态?我挺想知道这个答案。
(这段时间我真觉得,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一面镜子,照出都市人的心事。你们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