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油车曾经是汽车市场里的当红小生,就像家里常备的酱油,几乎人人要来一瓶。以飞度和POLO为代表的车型,凭借皮实耐用、养车便宜的优点,牢牢占据了入门级家庭和年轻人的心。不夸张地说,很多人的首次购车体验就是从这类小型油车开始的。飞度甚至做到过月销量过万,POLO也在千台以上徘徊,这数据在当年已经算是很抢眼了。想当年,小型油车可是“既能省,又能跑”,大家都说买了不会亏,称得上是经济实用的代步神器。
可惜,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两大“小钢炮”也逃不过被冲刷的命运。最近的销量数据就很扎心,飞度月销量只有几千台,POLO更惨,有些月份连千台都保不住。曾经风风光光的小型油车,如今俨然成了“市场边缘人”,连曾经的铁粉都开始犹豫。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小型油车变得如此落魄?翻开账本,发现背后其实是几股大势在暗中推手。
首先是新能源的崛起。很多人现在买车看重的不再是“油耗低就是省钱王”,而是续航、智能和配置。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这些新能源车型,价格和小型油车差不了多少,续航随随便便三四百公里,日常通勤绰绰有余。更不要说车机、大屏幕、手机互联这些“未来感”十足的配置,几乎成了标准操作。有人想象自己开着油车:“我只有收音机和手动空调。”再看看新能车:“我有车载微信,大屏导航,自动泊车。”这差距要是再大点,都能拉出银河系来。足够舒适的空间,也是新能源车一大卖点,有的车甚至还能全家出行。面对这些优势,小型油车显然有些后劲不足。
消费观念也在变。过去是“凑合能开就行”,怎么买都不会亏。现在大家收入高了,对生活品质要求也更高。买车不仅要省钱,更要有面子、有体验,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空间大、配置高一点的SUV、轿车。小型油车就犹如过年吃剩下的年糕,虽说能吃饱,但谁还愿意天天吃?这时候小型SUV一上线,大家自然就开始选新鲜花样了。空间大一点、底盘高点,开出去气场足、用着也方便,油车的位置进一步被挤压。
政策也是一把黑手。为了响应节能减排,车企现在都得看“双积分”政策的脸色行事。生产电动车可以加分,做油车要被扣分。结果呢,谁还愿意在小型油车上压重注?车企全部火力都投向新能源和小型电动车。这种情况下,小型油车品类越来越少,连选择的机会都在缩水。以前还能在市场里挑挑拣拣,现在可能连想买都没得选,买车变成了“非要去淘底价尾货”。
市场变化还有一股力量不可忽视,就是小型SUV的全面爆发。比起传统的小型轿车,小型SUV有更高的底盘,更好的通过性,空间利用也更合理。一家几口出门,SUV更适合带娃带宠物,有些SUV还干脆能后排放倒,直接就是一小型移动“家”。难怪那些原本考虑小型油车的人,最后都被这新宠吸引走了。对消费者来说,谁不愿意多花点钱买辆更适合自己的车呢?
说完了风头,咱们要公道。小型油车并非彻底“凉凉”。有些地方,节省油钱的短途代步需求还是很实际。比如二线、三线城市,有些人对用车没有长途压力,只需要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出行,这时候小型油车依然有优势。毕竟,低用车成本、保养便宜、维修方便,这些“老三样”还是很实用的。全球很多经济发展较快但公共交通还不完全普及的地方,小型油车也在默默发挥余热。
技术层面上,小型油车还在尽力“自救”。发动机技术越来越高端,不仅油耗降了不少,动力表现还很给力。有些新车型甚至加入了轻混系统,智能互联、网联系统也开始下放到入门级产品。只要能跟上市场步伐,把智能、能效和驾乘体验搞上去,谁说小型油车不能迎头赶上呢?不少车企也在尝试做定制化、个性化的油车,比如外观更有特色、内饰风格多变,还能选配各种小玩意儿,抢点年轻消费者的眼球没问题。
再说消费者需求也是“各有所好”。有人爱新能车,也有人喜欢油车的驾驶感受。小型油车显然更容易上手,维修省事,二手保值也不算难堪。所以厂商只要做好差异化,用独特的外观和实用配置打动用户,也未必无法再回归主流。毕竟中国人买东西,讲究“物美价廉”、讲究“性价比”,谁能把这事儿做到位,谁就能在市场里找到一口饭吃。
今天的小型油车,就像从春晚的主舞台下来,暂时轮到一旁歇歇。但只要技术不放弃,产品跟得上市场,还是有机会重回光鲜当中。现在局势虽然不利,但小型油车的“根基”并没有完全断裂。市场的风吹得再猛,总有一部分人需要它。这就像下雨天里的打伞人,伞小也挡雨,大伞虽好未必随身。
小型油车的行情说到底,既受制于新能源冲击,也和市场抉择、消费观念息息相关。家用需求一点没少,只有适应趋势,修炼好内功,再借点东风,才可能化解眼前的困局。如今风雨如晦,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春天什么时候到来,但只要还能在市场“凑一桌”,那总算没被淘汰。
最后一句,市井里还是有人在等小型油车下班回家。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