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沉迷于堆砌屏幕数量、炒作零百加速的「数字游戏」时,智能电动汽车正在陷入「作妖式创新」的怪圈——以表面参数的疯狂内卷,掩盖技术深度的匮乏,用华而不实的功能堆砌,替代驾驶本质的追求。
究其根本,底盘操控这些影响用户长期使用的「里子活」技术难以突破,所以只能在汽车配置这些用户看得见的「面子活」上下功夫。
这种窘境持续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电力驱动」和「驾驶乐趣」,难以兼容于同一台车上。
「堆料主义」下的面子活不是坏事,坏的,是创新少了,尤其是「里子活」这一块重要的拼图。
2025上海车展,宝马首发亮相了新世代驾趣概念车,这是宝马新技术的测试平台,代表了宝马如何为纯电车注入新大脑,以及对智能化的新理解。
01、里子技术活壁垒更高
是追求性能操控,还是「车坐不开」,市场已经早有答案。
小米 SU7 Ultra 靠着整车综合实力的投入,踏入豪华车市场的角逐。
比亚迪仰望通过对悬架和底盘的自研,实现了「四肢」的全栈控制。
曾在电动漂移世界纪录的赛场上扬起尘土的智己,将性能操控视为品牌的支撑点。
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一个品牌想建立豪华感,需要在车辆的驾驶环节下更多功夫,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这些中国品牌的围剿中,传统豪门给出了更系统的解题思路——将机械素质与电子架构深度融合,通过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实现动力与操控的深度融合。
如果把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比作建房子,电子电气架构就是房屋结构,决定了房屋的层高和形状。
域集中式架构是行业公认的电子电子架构变革方向,零跑、小鹏和蔚来的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已经将车身、辅助驾驶和座舱都整合进一个运算中枢。
宝马选择通过整合动力、制动、转向等核心系统为一个整体,让蛮横的电机扭矩转化为精准的操控语言。
拿数据来说,新世代驾趣概念车最大扭矩为 18000N·m,能爬上 54 度的大陡坡。
这一数字背后,是宝马对动力输出逻辑的重新解构——扭矩不是终点,而是操控的起点。
宝马工程师表示,驾控超级大脑不是让车变得更聪明、摆脱人的控制,而是更好的被驾驶者掌控。
没有技术壁垒的竞争力不叫竞争力,好开、可控是宝马给电动车定义的性能逻辑。
这种技术哲学的背后,宝马要融合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对驾驶本质的思考。
宝马表示,从纽北调校,到赛场竞技,宝马所积累的驾驶经验和决策方案都将汇聚在新世代车型上。
开得爽的前提,是懂得「省」。
一方面,为了直观展示「驾控超级大脑」的工作状态,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配上了发光结构的密辐式轮圈。
车辆加速时,轮毂呈现的是绿灯,能量回收减速阶段则换成蓝色,而如果是踩下传统的刹车,内测会变成橙色。
不出意外的话,绿色和蓝色将是新世代驾趣概念车频率最高的颜色。
原因在于,宝马驾控超级大脑包含了制动和能量回收的集成,98% 驾驶场景不需要传统刹车的动作,能够在整车效率提升 25% 的同时,避免了「坐电车晕车」的难题。
另一方面,在宝马第六代 eDrive 电驱技术的加持下,新世代驾趣概念车能量损耗降低 40%、整车能效提升 20%。
当下,太多人关注电动汽车的「智能」和「加速参数」,却忽略了汽车本质中的「驾控」体验。
智能是表象,驾控是汽车内在的核心基础。
作为一家标榜「终极驾驶机器」半个世纪之久的车企,宝马解答了一道看似只有一个解法的数学推论题。
02、人车之间不再有「代沟」
当车企将车内变成「屏幕展览馆」时,宝马证明了克制比堆砌更需要智慧。
从场景化的角度切入,智能座舱分两派:
以理想代表的经验派认为,座舱的属性越来越像房子,践行「平权」造车法。
拼的是尺寸、用料和配置,等同于房子的面积、装修和家电。
以宝马代表的思辨派则认为,在真正的无人驾驶远未到来之前,汽车座舱仍是以驾驶者为中心。
就是一个最务实的方案——通过信息视觉化和座舱中各个界面创新的交互方式,让驾驶员「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
一是中控屏幕采用自由切割设计。

不同于常规的的方块屏幕,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的首创向心中控有三大亮点:
行业唯一「自由剪裁」式设计。
屏幕驾驶侧倾斜 17.5°,这个角度经过人因工程验证,优化驾驶员视线的同时,缩短方向盘到显示屏的距离。
中央信息显示屏带矩阵背光,保证显示屏在任何光线下的可见度。
不是宝马屏幕堆不起,更重要的是体验高于数量。
比如常规的 15.6 寸中控屏对角线长度是 37 厘米,这个距离大部分驾驶员在正常驾驶坐姿下,伸直手臂也很难够到屏幕右上角,任何操作都需要轻微探身。
如果遇到反人类的 UI 设计,将常用功能隐藏到更深一级菜单,驾驶员只能一边开车、一边伸直胳膊摸索,这明显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交互。
这是宝马向心中控的研发初衷,核心是带给用户直观、易用和不会分心的人机交互体验。
宝马的向心中控能让驾驶员离屏幕再近 50mm,同时基于黄金视角,向心中控向驾驶员倾斜 3°-4°,使得驾驶员视距再缩短 15%。
不难看出,宝马向心中控找到了中控屏幕与用户体验间的共生点,既不会掩盖先进科技的光芒,更不会以牺牲日常使用便捷性为代价。
二是高频信息聚焦化。
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首次应用了座舱「视觉锥」的概念,将交互信息分层处理。
核心驾驶信息布局在中央视野,娱乐和舒适功能则分布在周边视野,从而让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视觉焦点的切换时间与频率。
一方面,宝马利用 3D HUD 将导航和辅助驾驶信息投影到驾驶员最佳视野内。

另一方面,宝马通过自主研发的视平线全景显示技术,将信息投射在挡风玻璃下部的纳米涂层上,提供大面积、高精度、远视野的显示效果,以替代传统仪表盘。
数据显示,宝马视平线全景显示横跨整个前挡风玻璃,宽度超过 1 米,成像面积为 40 英寸,显示精度达到 4K,横向范围内达到了 43 度水平视野角。
官方介绍,即使是戴着偏光墨镜,用户也能清晰看见投影信息。
同时得益于仪表盘的消失,宝马新世代概念车新推出了超感智控方向盘。
区别于常规的方向盘,超感智控方向盘从实用、好用角度创新设计,让人与车的交流更直接,最大程度保障驾驶状态视线保持在路面上。
比如给用户提供了触碰+回馈的手部信息反馈机制,而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语音控制来释放双手,二者精妙配合,让用户实现了「盲操」。
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视觉锥」的底层逻辑在于,对于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层洞察与科技分析。
相较于追逐一时浪潮的走向,宝马一直在试图寻找自己的经典元素,并在一代代产品上实现延续和创新。
说白了,宝马新世代超感座舱只会让车更像车,将驾控的执着从「看不见」变成具象化。
就像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所说,宝马不生产车轮上的智能设备,而是将智能融入汽车的骨骼血脉。
或许宝马新世代概念车开始,不会再有人将未来汽车的概念等同于「装着四个轮子的手机」。
技术和功能的简单堆叠只能迎合一时风口,而只有真正去思考用户体验细节,才能长期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
03、传统豪门的反内卷宣言
任何产品想勇立潮头,都离不开长期主义,而长期主义是一场系统性的变革,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哪怕电气化大潮汹涌而来,宝马同样保留了「豪华」和「运动」标签最初的记忆,这让宝马在讲好电动化故事上具备更大的优势。
第一个层面是,搭建本土化 AI 底色。
在上海车展上,宝马发布了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新世代操作系统 X,通过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与用户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一方面,宝马和阿里巴巴达成在中国深化 AI 战略的合作,基于阿里千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技术底座,宝马将开发「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两款定制化 AI 智能体,并陆续搭载于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
除此之外,宝马还将为多款中国在售新车接入 DeepSeek 功能,未来也会接入新世代车型。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正拥抱 AI 赋能中国业务,同时携手中国释放 AI 潜能。
这两个动作的意义在于,宝马在洞察中国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且选择了目前市场应用程度最为成熟的中国合作供应商。
另一方面,新世代操作系统 X 由宝马中国研发团队带动开发,针对中国用户习惯,融入中国数字生态,优化了五大常用场景的十大中国用户高频交互体验。
比如在细化服务场景上,宝马定制版车载高德导航、咪咕快游,以及结合杜比全景声的冥想时刻等功能,都会融入到新世代操作系统 X。
宝马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师总监柯睿明表示,新世代操作系统 80% 的新应用都是立足中国开发,70% 的源代码也是在中国开发。
很明显,这个以驾控为标签的百年豪华品牌,还在思考如何把软硬件和人工智能整合在一起。
第二个层面是,技术竞争是汽车产业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电动化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而新的突破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投入。
另一方面,当蒙眼狂奔的辅助驾驶被强行拉回同一起跑线,真刀真枪地技术拼刺与用户体验,会逐渐显露出来。
在这一大背景下,任何一点有意义的创新都弥足珍贵,能够让一个产品脱颖而出,由创新技术催化的好产品都会显得更重要。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车肯定会跟燃油车走过的路一样,经过时间的淬炼,最终回归到技术创新和品质为本上。
第三个层面是,耐心和坚韧是体系车企的资本。

新世代驾控超级大脑和超感智能座舱,并不是宝马临时起意的研发项目,而是沉下心来对产品和技术调研的结果。
在智能化转型的十字路口,宝马给出了传统豪门的转型范本。
2020 年启动的「新世代」可用性研究,累计触达用户调研人数超过 3200 人,访谈研究累计超过 2500 小时。
反复验证技术的可行性,是为了摆出 All in 的攻势。
2024 年宝马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达到了 91 亿欧元,占全年营收的 6.4%,而这些钱基本花在了新世代的车型开发和工厂投建上。
按照规划,宝马新世代首款车型将在沈阳工厂正式投产,中国研发团队同步启动道路测试。
用决心推动转型的落地,用技术换回市场的认可,这是宝马始终坚守不可逾越的底线。
对于宝马来说,新世代概念车是一个缩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技术如何更替,宝马依旧是「老顽童」般的存在,血液里流淌的是世间最为纯粹的驾驶乐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