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

为什么特斯拉能用“5年免息”搅动整个车市,而其他车企却像被钉在原地,动都不敢动?

不是没人想抄作业。事实上,几乎所有主流新能源品牌都盯着特斯拉的一举一动。但问题来了——一张看似简单的金融方案,背后牵动的,是一整条利益链的神经。我们总以为促销是市场行为,可当促销动了“人”的蛋糕,它就不再是营销题,而是一道政治题。

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有驾

先看效果:特斯拉推出5年免息后,订单量在短期内飙升30%以上(据2024年第三方调研数据),尤其在25万-30万元价格带,直接压制了包括蔚来、小鹏在内的多个竞品。更关键的是,它不仅拉高了销量,还绕过了价格战,实现了“心理降价”——车价没变,但消费者感觉便宜了近5万元。这种“不降价的降价”,简直是营销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可为什么别人不跟?

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有驾

因为特斯拉的销售模式,从根上就和其他车企不一样。它是直营。全国价格统一,没有经销商层级,没有区域代理,没有库存压力转嫁。所以,当总部决定“免息”,第二天全国门店就能执行,不需要和谁谈判,也不用担心谁偷偷加价或截留补贴。

而传统车企呢?哪怕已经转型新能源,大多数仍依赖经销商体系。你推一个免息政策,意味着利息补贴要由谁出?厂家全担?那利润直接砍一刀;让经销商分摊?人家不干——本就薄利多销,再贴息,等于倒贴卖车。更别说还有金融公司、银行、第三方平台……一个金融促销,背后站着七八方利益主体,谁都不想吃亏,最后只能卡死在会议室里。

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有驾

我有个朋友在某自主品牌做区域经理,他跟我说过一个真实案例:他们曾内部测试过“3年免息”方案,财务模型显示能提升18%转化率。结果呢?方案报上去三个月,被层层驳回。4S店抱怨“补贴不到位”,金融合作方要求“提高佣金”,总部又怕“扰乱价格体系”……最后不了了之。他说:“不是不想做,是每动一步,都有人跳出来喊疼。”

这其实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电动化转型的今天,很多车企只是换了电池,没换脑子。表面上卖的是智能电动车,骨子里还是燃油车时代的渠道管控逻辑。它们可以砸钱做广告、请明星代言、搞发布会,但一旦涉及利益再分配,立刻陷入内耗。

反观特斯拉,它不怕“疼”,因为它没有那么多需要安抚的“身体部位”。马斯克甚至公开说过:“经销商是20世纪的化石。”这话刺耳,但正是这种“断臂求生”的决绝,让它在金融策略、定价机制、用户运营上拥有极高的自由度。

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有驾

再往大了看,这不只是“免息”模仿不了的问题,而是整个汽车产业从“渠道为王”向“用户为王”迁徙的阵痛。特斯拉直接面对用户,所以它敢用金融工具做杠杆;而依赖经销商的车企,更像是在伺候中间商。用户想要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4S店能不能赚钱。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荒诞的现实:消费者明知道免息更划算,但除了特斯拉,其他品牌要么只针对低配车型,要么限时限量,要么捆绑高额装潢。不是技术做不到,是利益结构不允许。

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的汽车竞争,到底是产品之争,还是组织模式之争?当一家企业连一个简单的免息政策都推不动时,它真的能在智能化、服务化的大潮中跑赢吗?

特斯拉5年免息为何难复制 利益链太复杂-有驾

也许,真正值得担心的,不是特斯拉太强,而是同行们还在忙着分蛋糕,而忘了——市场这块蛋糕,正在被重新定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