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车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现在买车到底该选烧油的还是用电的?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人纠结。
放眼全球,不少国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挪威和荷兰打算在2025年停售新的燃油车,英国和法国把时间定在2030年,而整个欧盟则计划在2035年彻底告别燃油车时代。
再看国内,今年4月份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首次突破50%,相当于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身边朋友们的选择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以前大家买车最先关心的是“这车百公里几个油”,现在问得最多的是“续航能跑多远”、“充电方不方便”。
我有个朋友开了五年燃油车,上个月换了插电混动。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以前加满一箱油要五百多块,能跑六百公里左右;现在市区通勤基本用电,一公里成本不到一毛钱,就算跑长途用油,综合算下来也能省下一半开销。
还有个北京的朋友,当初选择电动车主要是图个上牌方便。
但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电动车的智能化体验确实不一样:中控大屏可以追剧,语音就能控制空调,这些体验让他再也回不到传统燃油车的机械操作时代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电动车。
我有个跑长途货运的表哥就说,虽然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经很高,但大货车充电要等很长时间,远不如加油五分钟就能继续赶路来得方便。
北方的朋友也有顾虑,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时候,电动车续航可能会打对折,担心半路没电。
这些担忧确实存在,不过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据说新一代的固态电池技术预计在2027年左右就能量产,充电十分钟就能跑一千多公里,冬季续航衰减的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有人提出电动车其实并不环保,因为发电主要还得靠烧煤。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2022年我国火力发电占比确实还比较高。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风电站和太阳能板正在投入使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在逐步提升。
即便以目前的发电方式来看,集中发电的效率仍然高于燃油车的内燃机,从长期来看还是更低碳的选择。
传统车企也在积极转型。
虽然奔驰、宝马等品牌调整了电动化战略的推进速度,但并没有停止研发。
大众汽车更是与小鹏汽车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新车型。
毕竟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都在变化,没有车企愿意落后于时代。
这个转变过程让人想起当年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过渡。
最初也有人觉得按键手机更耐用,智能手机续航短还容易坏。
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使用功能机?
燃油车未来可能会像机械手表一样,成为一部分人的情怀之选,比如越野爱好者喜欢的硬派越野车,或者是收藏家眼中的经典老车。
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没有哪种交通工具能永远占据主流。
在选择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时,不必过于担心“淘汰”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实际需求。
如果主要在市区使用,充电条件便利,电动车确实更经济实用;如果经常需要跑长途,或者所在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选择插电混动或者等待技术进一步成熟都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在实用性方面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城市家庭的日常需求。
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600公里,快充技术可以在半小时内补充80%电量,使用成本相比燃油车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电动车的智能化配置普遍更高,驾驶体验更安静平顺,维护保养也更简单。
不过也要看到,电动车的实际续航会受到气温、驾驶习惯等因素影响,充电基础设施虽然在快速完善,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不够便利。
电池寿命和残值问题也是部分消费者犹豫的原因。
总的来说,现阶段选择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使用场景、充电条件、预算等因素。
对于大多数城市用户来说,电动车已经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而对于有特殊需求或者充电不便的用户,燃油车或混动车型仍然是更稳妥的选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动车的适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