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揭秘:去年还遥遥领先的增程式,今年怎么就卖不动了?

讲真,前两年还被吹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增程式,最近突然就不香了。

不装了,摊牌了,销量直接一个信仰之跃,跳崖了。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修仙,以为自己练成了独门秘籍“油电双修”,可以法武合一,结果发现版本变了,对面人手一把“800V雷神之锤”,抬手就是闪电五连鞭,一锤子给你干回新手村,就问你气不气?

去年理想问界还在开香槟,到处都是“遥遥领先”,把增程式这碗饭做成了满汉全席。感觉就是整个市场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传统车企的大佬们,嘴上说着“这不高级”,身体却很诚实,吉利长安奇瑞纷纷下场,连夜给自己的产品线也装上了这个“充电宝”。

四大原因揭秘:去年还遥遥领先的增程式,今年怎么就卖不动了?-有驾

场面一度非常魔幻,好像谁家没个增程,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结果呢?2025年画风突变,之前还高歌猛进的销量数据,突然就给你表演一个大跳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连续同比下滑,连作为精神领袖的理想老师,都连着三个月没顶住。

这就很尴尬了。

为什么?为什么一夜之间,那个曾经被捧上神坛,号称完美解决续航焦虑的“版本答案”,突然就成了昨日黄花?

第一个原因,特别简单,也特别粗暴。

纯电,开窍了。

过去大家为什么买增程?不就是怕在高速上趴窝,怕在服务区为了个充电桩跟人大打出手么?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是真的经历过那种绝望的,看着电量往下掉,心率往上飙,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是在参加一场极限生存挑战。

四大原因揭秘:去年还遥遥领先的增程式,今年怎么就卖不动了?-有驾

但现在呢?纯电车的平均续航,动不动就干到600公里往上,基本上你开到腰间盘突出,它还有电。更要命的是,800V超快充开始普及了。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下去上个厕所,买瓶红牛的功夫,车子电量“唰”一下就回了一大半。这感觉就像是游戏里开了个“无限续杯”的挂,续航焦虑?什么焦虑?不存在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那种充电速度,真的就像压缩毛巾一样,看着不大,一泡水就起来了。

第二个原因,更像是掀桌子。

四大原因揭秘:去年还遥遥领先的增程式,今年怎么就卖不动了?-有驾

充电桩,这个过去被疯狂吐槽的“基建拖油瓶”,突然就不声不响地长满了。

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的充电枪数量已经超过1600万个,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以前找充电桩,像是大海捞针;现在你找个没充电桩的停车场,反而成了件难事。这些充电毛细血管已经渗透到了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前增程还能靠着“可油可电,说走就走”的优势在三四线城市作威作福,现在人家楼下就有充电桩了,加油站可能还得开个几公里呢,优势瞬间就没了。

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对方的武器库给扬了。纯电的逻辑就是这样,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四大原因揭秘:去年还遥遥领先的增程式,今年怎么就卖不动了?-有驾

第三个原因,就有点玄学了,但它真实存在。

就是用户心里的那点嘀咕。

增程,本质上是两套系统缝合在一起。一套电驱,一套油驱发电机。听着很美,但对于很多朴素的消费者来说,多一套东西,就意味着多一个坏的可能。逻辑非常简单粗暴,但你没法反驳。我一个朋友最近就在纠结,他说,这玩意儿又是发动机又是电池的,保养起来是不是双倍的快乐?坏了算谁的?

这种担忧,就像是心魔,平时没事,一旦车子有点异响,你就会开始怀疑人生。到底是我心态爆了,还是这个缝合怪真的要炸了?

第四个,也是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于成本。

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终极体现,就是价格战。

增程过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用一个小电池+一个小发动机,去对标人家纯电的大电池,有成本优势。但现在呢?电池成本跟不要钱一样往下掉,十万出头,你已经能买到续航500公里以上的中型纯电车了。比亚迪这种卷王,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告诉大家别吃饭了,都来我这免费领馒头。

这就让增程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论省钱,馈电油耗比不过同级别的插混;论体验,又被纯电的静谧丝滑吊打。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你每天背着几百公斤的发电机到处跑,结果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图啥呢?就为了那个心理上的“安全感”?

这安全感现在太贵了。

所以,增程式的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它不是不好,而是在一个更“颠”的时代里,显得不够极端了。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战争。要么像纯电一样,把技术和成本卷到极致,用“超快充+大电池”一力降十会;要么就像某些品牌一样,把品牌做成一种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逻辑是不存在的。

增程呢?它太讲道理,太想做一个面面俱到的“中间派”了。但战争中,第一个被消灭的,往往就是中间派。

当然,你说增程是不是就彻底没戏了?也不是。在一些充电基建还很糟糕的犄角旮旯,或者对于那些一年有三百天都在高速上跑的狼人来说,增程的那个小发动机,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但这已经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主流,只能是一个补位的“过渡角色”。

它的历史使命,可能就是在纯电技术彻底成熟之前,陪着大家走一段路。如今看来,这段路,快到终点了。

胜负未可知?不,在我看来,当战争进入到掀桌子阶段,胜负就已经定了。

剩下的,不过是不同玩家选择成仙,还是成盒罢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