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提起大众,尤其是在国内,一句‘德系品质’就能让无数中年男人两眼发光。捷达、桑塔纳、帕萨特,这些几十年的‘国民神车’模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家家户户梦想拥一辆。可这几年,谁能想到连大众也卖不动了?
你有没有细想,这庞然大物怎么就变得如此脆弱了?大众ID.4在美国降价到每月129美元的地步,还是卖不出去,甚至还要裁员、停产;连中国市场也下滑,利润大减,仿佛昨天的“硬货金身”,一夜之间破碎。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大众的问题,并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它更像是那种明明察觉身体变差,却一直死扛不去看医生的中年人——撑着、拖着,等真的疼到垮掉才哀嚎。现在,全世界的车市都看大众“体检报告”,哪个指标都让人不安。
那咱就直接问:大众到底是被什么坑了?美国补贴一退坡,ID.4掉头往下栽。“新能源补贴”,说白了就是给特定车型打强心针,美国、欧洲还是中国,花样不同,本质一样。你看,补贴在一天,ID.4还能撑几万台销量,补贴没了,分分钟腰斩。这到底是它的能力还是补贴的能力?其实很多大车厂被补贴惯坏了,对市场真实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判断和行动都慢了一拍。本该是技术引领,最后变成“补贴续命”。谁都信口谈“转型”,可一旦拿掉拐杖,暴露得体无完肤。
电车真的是救命稻草吗?从今年上半年财报看,大众营业利润跌了三分之一,但是电动车销量居然暴涨四成多。乍一看这是不是“柳暗花明”?但你深扒一下发现,大众的豪车线(奥迪、保时捷、宾利)全滑坡,利润挣扎;中国、美国、欧洲各有麻烦。通俗点说,原来大众靠几条粗壮的大腿(燃油+豪华品牌),现在这些腿都疼了,只剩电动车一条小腿跳。等它真的能托起全体还早得很,现在连根都站不稳。
最大难题在哪?一个字,“软”。别看大众“钢铁厂”出身,做电动车还真成了“木匠上瓦片”——硬件给力,软件掉链子。很多人在网上问,ID.4好不好开?好,但好用不好用?不行!这不是笑话,是真烦。大众的软件开发太慢,车机体验几乎让人抓狂。传统燃油车时代拼底盘、拼发动机,到了新能源拼的是智能化和软硬件整合。大众这种老牌巨头,有点像早年的诺基亚,硬件发达,突然被智能机时代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台好开的车,不等于一台体验好的车,更别说年轻人要玩“智能”,大叔大妈也被手机App惯坏了。想让他们习惯大众现有这套,才是真让人尴尬。讽刺的是,似乎搞不过苹果CarPlay成了共识:“就算你的软件烂,能接手机凑合就行。”大家是真的凉了半截心。
你看大众在中国火起来,就是因为能踩准节奏、投合需求。当年桑塔纳入华,和老百姓收入吻合、用车习惯切合,而且品控极严,几乎就是中国私家车的启蒙老师。现在不一样了啊,“便宜又大碗”早已不稀罕,智能化、舒适性、安全性、甚至颜值,都得一条条挤进菜篮。以往“捷达开不坏”、“桑塔纳皮实耐用”这类金科玉律,今天在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的广告下,就像老年机广告:“接通世界的每一刻”,等于说“我老了”。你还让人买单,只能靠“信仰充值”,谁行?

中国市场特别有意思。曾经大众爱说自己最懂中国,但新能源这两年啥情况?中国车市还用你德国人教经验吗?五年前新能源市占率个位数,现在到处“油换电”,渗透率一眨眼就是50%+。大众在欧洲能靠政策、技术混点红利,在中国得拼命追小鹏、问界的节奏。甚至德国人反过来和中国厂家合作补短板。曾经吃惯了红利的大厂“拜码头”、“握小弟大腿”,你说可不可悲?



进一步问:大众真还有翻身机会吗?我觉得有,但不是靠“裤腰带再勒几道”。你深入观察,大众现在最大的优势,是善于靠在地头“活下去”。所谓双轨路线一边做燃油车,另一边对接中国新能源,和小鹏合作从平台到软件,不管脸往哪边转,总有人愿意和它一起吃饭。搞技术、拼周期、抢市场,连欧洲研发提速都靠中国。西方巨头认了,研发得向中国看齐。
这就是大环境倒逼下,“人民汽车”彻底“人民化”——你必须学接地气,才能管饭吃。ID.4卖不动,生意不好做,是对老旧思维的审判。你还天天想着站在全球舆论顶端装大师,结果割韭菜被割完了,接地气反而成救命稻草。不尴尬吗?


更长远一点看,全球新能源大战其实还没开始。补贴退坡是早晚的事,即便特斯拉当年在中国,没补贴同样跳水。大众要想继续活得像以前一样,必须不再满足于“打价格战捞快钱”。得学会怎么和全球的新能源对手拼设计、拼技术、拼供应链、拼软件。老牌车厂不怕摔,就怕拖着不走。要不是自己做得慢、转得慢,也不至于让中国自主品牌立起高楼,电动车玩成了“国产游戏”。
有些人喜欢说世界变太快了,其实不是。技术是变快了,人性没怎么变——大家都想买舒服好用不坑钱的好东西。谁诚心点,谁真能解决问题,用户还是会投票。大众如果真能吸收中国经验,拿过技术关,把软件短板补齐,再有点不怕丢面子的精神,其实不怕未来。

不过我要多说一句,“只有时代的变革,没有永远的王者。”中年男人再怀念桑塔纳、再钟爱帕萨特,也拦不住小朋友开比亚迪、蔚来追智能。时代弄潮,不进则退。大众能不能把中年危机变成长寿秘诀?说到底,还得看它能不能真正学会弯下腰,做回“人民的汽车”。否则,“神车”俩字,迟早就成了回忆。
你怎么看?如果曾经的“国民神车”都卖不动了,说明车企时代真的换人了,不服不行。大众的活法,恐怕也是现在所有传统巨头要重新思考的活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