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炸了锅——长安一款新车直接标价9.99万,配置单甩出来,网友直呼“这价格是来掀桌子的吧?”比亚迪的销售经理半夜刷到新闻,手里的咖啡估计都凉了半截。这年头,新能源车的价格战打得比菜市场砍价还狠,可长安这一刀,砍得是真够刁钻。
第一幕:价格屠夫的“温柔一刀” 长安这次的新车,名字还没记熟,价格先上了热搜。9.99万,续航500公里,带L2级辅助驾驶,中控屏比特斯拉还大一圈。网友调侃:“以前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现在是‘又要马儿跑还要马儿倒贴钱’。”对比比亚迪同级别的海豚,价格卡在11万区间,续航还少了50公里。数据一对比,消费者心里那杆秤立马歪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更绝的是长安的营销套路。发布会直接搬出“拆车直播”,把电池、电机、车机系统全拆了给网友看,就差没把工程师也拆了解说。这种“硬核带货”让技术宅们直呼过瘾,顺带打了波“用料扎实”的信任牌。反观比亚迪,去年还靠“刀片电池”独步江湖,今年突然发现对手不光会“耍刀”,还学会了“拆台”。
第二幕:比亚迪的“防御战”能扛多久? 比亚迪不是没后手。年初就传出要推“海豚青春版”,价格压到10万内,但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见实车。内部人士透露,供应链成本卡得太死,“再降价就得亏本卖”。可长安这一招,直接把“亏本卖”变成了行业标配。
技术层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确实还是王牌,但普通消费者哪分得清“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差别?他们只认两件事:价格和续航。长安新车500公里的续航,市区通勤够用两周,周末郊游也不虚。更别提智能座舱里那些“可见即可说”的语音控制——年轻人上车喊一句“打开空调播放周杰伦”,连屏幕都不用戳,这体验谁不迷糊?
第三幕:消费者成最大赢家?别急,戏才刚开始 价格战打到这份上,受益的当然是老百姓。但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嘀咕:“这么卷,最后别卷出个‘白菜价电动车,黄金价换电池’的坑。”电池寿命、售后成本这些隐形成本,现在笑得欢的消费者,三年后会不会骂街?
长安敢定这个价,背后是供应链的极致压缩——自家控股电池厂,电机和电控系统全栈自研。比亚迪其实也有这底气,但船大难掉头,去年卖了180万辆的巨头,利润率掉一个点都是天文数字。反倒是长安这种“轻装上阵”的选手,更容易玩出花样。
尾声:下一个“掀桌子”的会是谁? 长安这一刀,砍开了10万级市场的天花板。隔壁吉利、长城已经连夜开会,广汽埃安的销售总监在朋友圈发了张“仰望星空”的图,配文“今夜无眠”。有意思的是,特斯拉Model 2的传闻也越来越真,据说定价瞄准15万。要是这位“洋屠夫”也下场,国产车们怕是要集体失眠了。
所以啊,别急着掏钱包。这出戏的高潮,可能还在后头——毕竟按中国车圈的惯例,第一个掀桌子的,从来不是最后一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