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特别火,一位蔚来ES8车主因为一年跑了太多公里数,被厂家取消了终身免费换电的权益。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犯嘀咕:当初买车时销售拍着胸脯保证的"终身质保",怎么突然就变卦了呢?
咱们先来还原下事情的经过。这位车主王先生(化名)去年花了60多万买了辆蔚来ES8,看中的就是厂家宣传的"终身质保"服务。要知道现在买电动车,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电池衰减和维修费用,有了这个承诺,感觉就像买了份长期保险。王先生是做业务的,经常要跑长途,一年下来里程表显示跑了17万公里。结果蔚来一纸通知,说他用车强度太大,超出了"正常使用范围",要取消他的终身质保资格。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急眼。王先生觉得特别委屈:我买车的时候你们可没说过有里程限制啊?现在看我跑得多就不认账了?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他把这事儿发到网上后,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站在厂家的角度,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蔚来方面解释说,虽然承诺了终身质保,但所有汽车品牌的质保都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在"正常使用"范围内。他们认为一年跑17万公里,这强度都快赶上出租车了,电池损耗肯定比普通家用车严重得多。要是每个车主都这么开,企业还不得赔死?
但消费者这边也有理说不清。王先生坚持说自己的车就是家用,只不过工作需要经常跑长途。最让他窝火的是,当初买车时销售信誓旦旦地说"不限里程",合同上也没写明具体限制。现在突然搬出个"正常使用范围"的说法,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吗?再说了,电动车不是号称比燃油车更耐用吗?怎么跑得多反而成问题了?
这事儿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网友们分成了好几派。有人觉得厂家做得对,毕竟企业也要赚钱。电池这么金贵的东西,要是人人都可劲儿造,企业迟早得关门。但也有人力挺车主,认为承诺就是承诺,不能出尔反尔。有网友说得特别扎心:"卖车的时候把终身质保吹得天花乱坠,等真用起来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这不是忽悠人吗?"
其实这事儿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现在新能源车企的售后政策太不透明了。很多品牌把"终身质保"当成营销的噱头,但具体什么情况下会取消、什么算"正常使用",这些关键信息往往藏在合同的小字里,或者干脆就没写清楚。等到真遇到问题,消费者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时可得长个心眼。那些销售嘴里跑火车的话千万别全信,特别是涉及到售后保障的,一定要白纸黑字写进合同。我认识不少朋友,都是被销售忽悠得晕头转向,等签完合同才发现被坑了。有个朋友更惨,买完车才发现所谓的"终身质保"只保电池,其他部件都不在范围内。
说到合同,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很多消费者签合同时根本不仔细看,销售指哪儿签哪儿。等出了问题才发现,合同里到处都是坑。比如有的条款写着"最终解释权归厂家所有",这不就等于给自己留了个后门吗?还有的写着"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可什么叫"合理"?标准谁来定?
对车企来说,这次事件也是个教训。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诚信。与其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承诺吸引眼球,不如实实在在地把服务做好。你看那些百年车企,哪个是靠玩文字游戏做大的?都是靠实打实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口碑。
从技术层面来看,电动车确实比燃油车更耐用,但电池毕竟是个消耗品。频繁的快充、高强度的使用,都会加速电池的衰减。厂家在设计质保政策时,肯定要考虑到成本问题。但问题在于,这些限制条件应该在销售时就明确告知消费者,而不是等出了问题才拿出来说事。
这事儿也给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提了个醒。随着电动车越来越普及,类似的售后纠纷肯定会越来越多。如何在企业利益和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个车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消费者信任,因为这种事情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咱们普通消费者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首先,买车时一定要把售后条款问清楚,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很美好的承诺。其次,合同要逐条仔细看,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让销售解释清楚。最后,用车也要注意分寸,虽然车是买来开的,但像王先生这样一年跑17万公里,确实容易引发争议。
说到这儿,我想起另一个朋友的经历。他买的某品牌电动车,厂家承诺"电池终身质保",但合同里却写着"电池容量低于70%才能享受"。结果开了三年,电池容量降到75%,厂家就说还没到质保标准。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做法,真的特别伤消费者的心。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就像个热闹的集市,各家都在吆喝自己的产品有多好。但咱们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别被那些华丽的营销话术冲昏了头脑。毕竟买车是大事,售后保障更是关系到今后好几年的用车体验。与其相信销售的口头承诺,不如多看看真实车主的评价,多比较比较各家的售后政策。
说到底,这次事件没有绝对的对错。车主确实用车强度太大,但企业的做法也有欠妥之处。不过它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市场,诚信比什么都重要。对车企来说,承诺的事情就要兑现;对消费者来说,买车时也要擦亮眼睛,别被表面的承诺迷惑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省心。希望车企们能明白,与其在营销上耍小聪明,不如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