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内的小型电动车市场,竞争没得说,天天都有新品推翻旧认知。像长安启源最近推出的全新Q05,不仅颜值有新鲜感,硬件配置也彻底甩开了不少对手。最让我心动的,是它搭载的那块24GB的内存——估算一下,跟我用的旗舰手机都差不多了(样本少,这个体感可能有偏差,但确实不低)。
我记得朋友说,你现在车机硬件变得比以前复杂太多。有时候操控不好,卡卡的快崩溃。不过这次我试了试Q05,潜意识觉得,反应速度真是杠杠的——导航、音乐切换、语音唤醒,一气呵成。几乎秒完成。
说到对比,别的车,比如那20万级别的国产车型(说实话我也没细查),用的可能还是8nm工艺的芯片(估算/样本有限),反应就慢半拍。你想嘛,芯片算力和内存其实就是人脑和记忆,装备好了,才能不出错。6个月用下来,性能不会跟跑掉,才叫投资合理。
不过别光看硬件,更重要的是调校。刚才翻了下我的笔记,发现这个车载芯片,搭载了台积电的4纳米工艺——这就像是给CPU换了最新的发动机。用在车里,既要省电,又要抗热(这段先按下不表),还能保证续航。实际骑行高速,导航跑个一两个小时,续航损耗不明显,估算下来,可能比用之前的8nm强20%(体感/估算)。
我就纳闷,你觉得这么强的硬件,价格能落到10-12万的区间,还能保持吗?这个价格区间,能买到24GB内存的车,确实不多。仿佛一条逆天路线,硬件配置突破等级限制,把国产的小型纯电SUV推向一个新层次。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车机用久了卡顿,确实挺闷的。很多人说,是芯片性能都被吃掉了,但Q05这次不一样。UFS4.0存储规格用在这,读写快得都能用秒计时。开车用这个视频看得舒服,切歌、换导航瞬间响应,像用高端手机一样顺滑,(这段先按下不表)如果说这是硬件天花板,我觉得它还相当合理。
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一直在想,车载芯片耐用性是不是也是个问题?4纳米能坚持几年?我猜可能比之前的8nm会更耐用点,毕竟工艺更先进,能效比提升了不少。这样一来,用个三四年还能保持不卡顿状态,性价比说得过去。
还记得去年有人让我帮忙查救援速度问题?全球E-call认证真是个救命稻草。你知道,有时候车出事,救援不及时,一点都不安全。全新Q05那块认证,感觉就像给这车买了个安全保险,平时开车不用担心,出点意外还能最快救援到。
对了,那个朋友说:你知道吗,现在8nm芯片还在用的车可多了,全新Q05直接用4nm工艺的芯片,价格还比高通8295高的芯片便宜点。我就想,这是不是说它背后的供应链,特别是芯片环节,已经追上甚至略超高端了?不过这个猜测不太确定,只是个闲聊。
那你有没有想过,门槛升高后,会不会意味着耐用或升级难度变大?看样子,硬件硬核,软件也能跟着升级(OTA),未来功能还能不断完善。这场硬件+软件的赛跑,是不是会逐渐拉开差距?
我其实还挺喜欢这种硬碰硬的感觉。你说,价格还不到十二万,能配到这样硬核的配置,算不算逆袭了?我心里总觉得,硬件的提升,除了体验更顺滑外,说白了,也是对用车安心度的一种保障(这段先不论,反正心里这么想)。
最后想问个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硬件升级,到底还能在哪个层次突破呢?比如芯片再创新高?还是软件算法更聪明些?不过我觉得,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那一个手感。像我最喜欢的那个细节——启动后那瞬间的响应,像轻敲心脏一样,真能让人感到满满的科技感。
车只是一块会走路的电子设备,硬件和软件的融合,才是真正决定是不是好车的关键。这个细节,你注意到了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