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生产基地
深圳(广东)
地位:总部所在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龙岗、坪山等多个厂区。
产能:年产能超450万辆,为全球最大单一生产基地。
产品:高端车型如唐、汉系列,以及刀片电池、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
最新动态:深汕特别合作区 “超级工厂” 二期东地块 2025年6 月投产后,年产能将达 140JPH(每小时 140 台车),支持厂港联动出口。
西安(陕西)
地位:比亚迪最大的单一整车生产基地,西北地区产业核心。
产能:年产能90万辆,2024年突破百万辆产量,占西安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97.9%。
产品:覆盖王朝系列(秦、宋)、海洋系列(海鸥)及高端品牌腾势、仰望,2025 年将投产海狮05纯电车型。
扩建计划:第四阶段扩建后规划产能150万辆,持续领跑全国。
合肥(安徽)
地位:长三角重要生产基地,物流成本全国最低。
产能:一期、二期已投产,三期 2025 年完工后年产能达132 万辆。
产品:秦 PLUS DM-i、元UP、海豹06等热门车型,2025年将新增夏(MPV)和海豹。
产业链:配套弗迪电池、电机工厂,形成 “整车+零部件” 闭环。
二、重点区域布局
长沙(湖南)
产能:年产能30万辆,收购猎豹工厂后扩产至50万辆。
产品:秦 PLUS DM-i、宋 MAX DM-i、腾势D9,以及电动商用车(如比亚迪 D1)。
产业链:雨花区工业园配套电子零部件生产,二期项目新增智能终端产能1000万台/年。
常州(江苏)
产能:年产能40万辆,2024年生产海豹07EV超2.4万辆。
产品:元 PLUS、海豹系列,未来将投产海狮07EV出口欧洲。
配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支持长三角市场辐射。
郑州(河南)
产能:年产能40万辆,2023年4月投产,2024年产量超30万辆。
产品:宋 Pro DM-i、海豹05,规划二期扩产至100万辆
重庆(璧山区)
地位:全球首个 “刀片电池” 生产基地。
产能:规划年产 20GWh 动力电池,配套弗迪电池、电机工厂。
产品: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全国及海外市场。
三、新兴及特色基地
济南(山东)
产能:一期年产能15万辆,二期2025年投产,规划总产能50 万辆。
产品:宋 Pro DM-i、海豚,未来将生产腾势SUV。
抚州(江西)
产能:年产能20万辆,由大乘汽车改造而来。
产品:海豚、海鸥,主打经济型纯电车型。
襄阳(湖北)
产能:一期 2025 年投产,规划年产值140亿元20。
产品:元 PLUS、刀片电池,辐射华中市场20。
四、产业链协同
弗迪系布局:弗迪电池在重庆、长沙、上海等地设厂,刀片电池年产能超 300GWh;弗迪动力(电机、电控)分布于深圳、西安、合肥等基地,支撑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超90%。
区域辐射:北方以西安、济南为中心,南方以深圳、合肥为枢纽,长三角依托常州、上海,形成 “南北呼应、东西联动” 的产能网络。
总结:
比亚迪通过 “总部+区域中心+特色基地” 的模式,在全国10余个省份布局超20个生产基地,覆盖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其中,西安、合肥、深圳为三大核心产能基地,2025年总产能预计突破600万辆,支撑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