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ima Markets:日产押注混动技术,力图重振美国市场

今日 Ultima Markets 为您带来了日产混动技术布局与市场竞争的深度解析。

关键词:日产、e-Power 混动技术、美国市场、市场竞争、技术优势、发展挑战

简介:聚焦日产押注第三代 e-Power 混动技术重振美国市场的战略,解析该技术的独特优势与发展局限,评估其面临的来自竞争对手及市场环境的挑战,助您洞察汽车行业技术迭代中的市场动态与投资机会。

日产押注其独特混合动力技术的第三代版本将在美国市场实现突破。对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而言,美国是其重振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关键战场。

该公司在英国桑德兰工厂为逍客(Qashqai)车型和日本制造的各种车型生产其“e-Power”混合动力系统,但由于高速公路燃油经济性差,公司此前一直未在美国市场推出这一技术。

然而,最新一代的燃油效率提高了15%,使管理层相信,从明年开始,这项技术可以引入日产在美国的Rogue SUV,作为赢回客户和扭转销售下滑的重要一环。

日产首席技术官、埃斯皮诺萨的重要盟友赤石永一(Eiichi Akashi)表示:“e-Power是支撑日产复兴的最关键技术之一。”

混合动力汽车将传统发动机与电池相结合,为汽车提供动力,近年来正经历显著回暖。日产的竞争对手丰田长期坚持该技术路线,并已在销量上获得回报。随着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价格偏高及充电设施不足的顾虑加剧,许多驾驶者对转向纯电动车犹豫不决。

相比之下,日产曾凭借Leaf车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走在前列,但如今已在该领域落后于比亚迪和特斯拉,同时忽视了混合动力技术,尽管早在2016年就已推出e-Power系统。

标准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在发动机与电池驱动电动机之间切换来驱动车轮,而日产的e-Power系统中,发动机并不直接连接车轮,而是为一台发电机提供动力,由其为电池充电。

这意味着e-Power混合动力汽车可提供与纯电动车相似的驾驶体验,包括更安静的行驶感受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发动机会在高速行驶时介入,但由于其以更低、稳定的转速运转、专为发电优化,因此不易察觉。该系统利用高效的发动机以更少燃油驱动发电机,从而维持电池高电量状态,缓解驾驶者的“续航焦虑”。

在早期版本的e-Power系统中,由于担心频繁充放电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仅使用了电池容量的一小部分。这导致在高速行驶时,大部分动力依赖发动机提供,从而降低了燃油效率带来的优势。

分析人士表示,这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日产优劣并存的缩影:产品有趣、新颖、风格独特,但市场营销混乱迟滞、反应迟缓,且因决策缓慢与内耗严重而屡屡错失良机。

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克里斯托弗•里希特(Christopher Richter)表示:“我认为日产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技术本身并不是其中之一。问题在于缺乏差异化,以及未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他们没能及时将e-Power推向美国市场,现在正因此被市场冷落。”

在错失混合动力窗口期的同时,日产品牌也因在美国市场大幅让利销售汽车而受损,加深了其“低价品牌”的市场印象。正如一位日产主要供应商高管所言:“如果你靠救济过日子,那你就买日产。”

现任高管及前工程师表示,尽管e-Power如今的燃油经济性预计与普通混合动力车型相当,日产认为通过与纯电动车共享零部件,可能在成本上略占优势。其主要差异化优势在于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发动机震动更小,且在车辆自动减速过程中无需频繁切换踏板。

Ultima Markets:日产押注混动技术,力图重振美国市场-有驾

曾参与日产电气化技术工作的前高管弗朗西斯科•卡兰萨(Francisco Carranza)表示:“90%的消费者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只关心是不是更便宜。”

分析人士担忧,日产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实现大规模销售的窗口期已大幅收窄,可能错过了最佳时机。e-Power系统将面临来自宝马、现代、吉普和大众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这些品牌的新款和在研电动车型均配备了增程选项。

由于日产在美国25%的汽车进口关税下承受较大压力,公司计划将Rogue车型e-Power版本的生产更多地转向美国,而非继续依赖日本工厂。

卡兰萨表示:“他们本该更早将e-Power引入美国市场。”他目前在总部位于伦敦、专注汽车与能源行业的金融咨询公司Futuraiser工作。但他补充称,未来“混合动力汽车仍有多年光明的市场前景”。

今年5月,首席执行官埃斯皮诺萨宣布裁员2万人,并将在全球17家工厂中关闭7家,以削减成本,应对预计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内将出现的2000亿日元(约合14亿美元)营业亏损。但对这位46岁的墨西哥籍高管而言,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或许是重启营收增长,自2018年以来,日产全球年销量已从550万辆大幅下滑至350万辆。

自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谈判于今年早些时候破裂以来,苹果供应商富士康(Foxconn)加紧寻求与日产达成电动车代工生产订单。

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双方一直在就共同使用日本追滨工厂(Oppama)进行洽谈,意在将其作为富士康代工业务的生产基地,而非由日产关闭该工厂。本周,在日产宣布发行2000亿日元(约合14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后,市场担忧现有股东权益被稀释,其股价进一步下跌16%。

若能证明e-Power的成功,将有助于支撑日产此前的主张:公司掌握一系列具有价值的关键技术,涵盖辅助驾驶、固态电池等领域,这些优势不仅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尽管美国市场目前尚可避免中国企业的直接竞争,但从长期看,日产仍将面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亚洲竞争对手在技术与成本方面的优势冲击。

一位日产前工程师表示,由于传统燃油可轻易为e-Power系统的发动机提供动力以补充电池电量,该技术对于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的用户而言,或可成为电动车的良好替代方案。

但该人士补充称,中国的低成本磷酸铁锂(LFP)电池表现之出色,甚至超出了汽车行业最乐观的预期,使中国车企在拓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车型销售方面占据了有力地位。

这位工程师表示:“最终,LFP会成为更具合理性的选择。e-Power是在我们尚不清楚LFP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时期开发出来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