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交付创新高,MONA M03热销,智驾技术升级

谁能想到啊,曾经还被人调侃“流着智能驾驶泪的卖车少年”的小鹏汽车,居然在2025年8月悄咪咪地搞了个大新闻,直接把交付量干到3万7千多台,上来就是169%的同比增长,这增长速度,搁大A股早就封神封板了吧。

你说这样的数据,是不是有点“杀疯了”?创了历史新高不说,环比也还涨了点,别看就3%,但对于体量已经这样庞大的品牌来说,环比能一点点爬着往上,分明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

咱梳理一下,今年前八个月,小鹏合计卖出去二十七万一千多辆,这成绩一摆出来,不少同行估计眼珠子都要转成弹珠了:什么?今年才过了三分之二,小鹏就把别人一年都烧不出来的交付量搞定了?

本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江湖格局,就跟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似的,风云突变,境遇离奇,昨天谁说要称王称霸,明天可能就被流量反噬,跌下神坛。

可小鹏这杆大旗,现在怎么看,是不是有点旗帜鲜明地飘了起来?

说句心里话,数据好看到这种程度,不光小鹏自己心头暗爽,连吃瓜群众也难免要开始琢磨:这背后到底靠的啥玩法?难不成,真是擦着AI东风,把造车新势力的格局那根杠杆撬弯了?

你要问交付量增长动力哪里来,不能光盯着终端销量表格猛扒拉。

其实,这故事得从产品矩阵、技术光环、渠道布局全方位再倒带,来一遍高清还原。

咱先说产品阵列,这绝对是小鹏今年硬气的底气之一。

新上的MONA M03,8月单月交付一万五千多台,直接成了新晋网红款——就这个销量,别的品牌新车型能有个四位数都要开发布会谢天谢地了。

累计交付量过了16万台,妥妥是增长发动机里的那一颗涡轮。

老大哥G7——AI智能家庭SUV,这可是纯正的智能派,去年吹牛皮说要做“家用SUV赛道冠军”,今年真就在榜单上卡了个王座坐。

累计交付过万,连续四周办同级周度销量冠军,人群很长记性也很短,销量冠军才是最好的自我介绍。

再说X9,2025款一上市,居然搞了个全球火爆,不光在咱老家,还把中国香港同期销量榜单都杀成了纯电MPV第一,连泰国人民都买账。

不得不感慨:“出海”是件难事,能坐稳海外销量冠军,无疑是在原有底盘上加了重型防爆轮胎。

哦,对了,新上市的小鹏P7,7分钟就破万订单,这履带速度,简直就是“交付搅拌机”。

新款一来市场那股躁动劲儿,不靠流量造势,自己都能发热冒烟。

但你要说技术不重要?那是骗自己玩。

数据显示小鹏XNGP城区智驾活跃度已经摸到85%,啥概念?

每一百个小鹏车主,至少有85个人在开市区的时候霸气上智驾辅助,这不是“小众体验”,是成了刚需属性。

“我不仅开车,我还很会让车自己开”——如今的用户宣言,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智能驾驶啊,咱说句大实话,真不是“加个自动泊车”就能唬住人的。

小鹏搞了半天芯片算法、地图算力、感知决策,终于有了点“护城河”模型,难怪老何每逢大事必提技术护城河。

想想那些在转换赛道里的传统车企,通通都开始AI就绪,软件团队加人马,哎呀,那本事短时间里压根追不上。

小鹏交付创新高,MONA M03热销,智驾技术升级-有驾

虽然小鹏今年交付数据亮眼,大佬们也确实能仰脖喝两口可乐,但别忘了,这个市场里卷的永远不是数据,而是活着的欲望。

说句难听点,别人家不行的时候小鹏忙着加油,但轮到比亚迪、小米之流发狠补课,就怕小鹏还没缓过气儿来,就被抢了风头。

别的品牌疯狂上新、卷价格、卷宣传,市场同一时刻的喧嚣,比春运火车站还鬼哭狼嚎。

说到布局,小鹏现在不是“只做国内”,瞅着中国吃香喝辣的同时,直接上了全球开疆拓土模式。

G6现在都卖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别的不说,光这一点,作为新势力代表,脸面足够了。

还有2025年要推出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届时每款车都可以让你“纯电还是超电,你自己选”,真就把产品线玩成“自助餐模式”。

能不能吃饱另说,最起码选择权都给足了消费者,这种操作,就很新势力。

此地还得插一句,人们老说新能源汽车看技术,拼价格,可实际上,顾客要的无非舒服、省心和一点小小的面子感。

小鹏交付创新高,MONA M03热销,智驾技术升级-有驾

小鹏的技术铺垫,确实给品牌加了层科技护罩,这事儿在朋友圈里经常被拿出来晒,“我家车能跟着导航自动变道、会识别红绿灯,这体验太丝滑了”。

也难怪市场座谈会上,多数用户成了小鹏的“自来水”都在卖力安利:“车机系统贼顺手,语音指令响应快,看见障碍物还主动刹车”。

看来现在卖车真不是光靠销量数据站台,得让用户成了产品布道者,帮你掐掐别人的流量脖子。

当然,嘴上夸容易,实际考卷别的学生也不是吃素的。

老牌车厂不是还在智能驾驶这块加码么?年初华为、小米都高调官宣,哪位不是带着技术大军蜂拥而至。

产品力、交付速度还得同步抓,谁掉链子谁就下桌。

小鹏目前成绩好,但未来一旦现金流吃紧,或者出现技术转型失手,打江山的手速就要直线下滑了。

小鹏交付创新高,MONA M03热销,智驾技术升级-有驾

再说市场本质,卷价格的终极赛道从来都是血雨腥风。

你卖得贵,同行讨伐你不仗义;你卖得便宜,利润表就先叫苦。

小鹏现在的高端策略稳得住第一波,但后头有多少热脸跟冷屁股,不好说。

你看,今年新能源领域,几乎每个月都有新车型上市,价格一压再压,配置疯狂上飙,甚至出现“买一送一”的奇葩促销。

表面上看大家都在冲销量,背后实际是比心跳,比体质。

谁扛得住连环低价谁赢,供应链一旦不灵,立马就要叫停。

说白了,造车马拉松,不是谁短时领先谁就能吃肉喝汤。

何小鹏自己都说,造车是场苦旅,头部玩家必须手里要握住技术、销量、口碑三把钥匙,缺一件就有可能被关在门外面吹风。

纵使小鹏这几年节奏带得飞起,但市场大格局天天变。

用户需求升级、竞品动辄“硬件免费软件圈钱”,再加上海外政策时不时闹脾气,险象环生。

未来有多肆虐,谁也没把握。

小鹏要想稳坐C位,还得每一步踩得更准点。

不麻木,不上头,不要觉得自己一把好牌就能all in到底。

总的来说,小鹏汽车今年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惊艳”,数据、产品、技术都像开挂了一样把赛道卷得飞起。

但这根线,一直绷得紧紧的——新势力车企的生存本来就像玩真人吃鸡,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淘汰的是谁。

回头看看,那些曾经呐喊要”革命“的品牌,有多少现在还在江湖畅游呢?

就这么个赛场,永远不缺新王登基,也不差倒在历史尘埃里的前浪。

新势力格局真的生变了吗?也许,才刚刚开始。

那你觉得,小鹏汽车未来能不能一直坐稳胜者席?还是说,这一波辉煌仅仅是狂欢前的热场?

-------------------------------

话题互动:

都来说说,咱认为小鹏还能爽几年,新能源“吃鸡局”里它到底能不能一直秀下去?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