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充电桩作为“能源动脉”的可靠性成为行业焦点。然而,充电桩故障引发的起火、漏电等事故频发,暴露出检测环节的技术短板。宁波至茂科技凭借全电压覆盖、毫安级电流把控的硬核技术,重新定义充电桩检测标准,为新能源产业安全发展注入强心剂。
一、全电压覆盖:从家用慢充到超充站,一网打尽
充电桩电压范围跨度极大,从家用交流桩的AC220V到公共直流快充的DC1000V,不同场景对检测设备提出差异化需求。至茂科技突破传统检测局限,打造AC220V/380V/DC1000V全电压覆盖方案:
家用桩检测:精准模拟220V市电环境,排查电压波动、漏电保护失效等隐患;
商用桩检测:支持380V三相电测试,验证充电模块效率与功率因数;
超充桩检测:直面1000V高压挑战,通过绝缘耐压测试确保设备安全。
案例:某超充站因绝缘老化导致漏电,至茂科技检测设备提前识别出0.5MΩ的绝缘阻抗下降,避免了一场重大安全事故。
二、毫安级电流把控:1A-300A动态追踪,杜绝“隐形杀手”
电流精度是充电桩性能的核心指标。至茂科技采用高精度电流传感器+AI算法补偿技术,实现1A-300A宽范围动态检测:
微小电流检测:捕捉1A级漏电流,防止电池过充、线路发热;
大电流冲击测试:模拟300A峰值电流,验证充电模块过载保护能力;
谐波分析功能:精准识别电流畸变,优化充电效率,降低电网污染。
数据支撑:经实测,至茂设备电流检测误差≤±0.1%,较行业标准提升3倍,助力客户通过CNAS、CE等国际认证。
三、技术赋能场景:从研发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守护
至茂科技检测方案贯穿充电桩全生命周期:
研发阶段:通过HIL硬件在环测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30%;
生产阶段:自动化产线检测,单台设备测试时间≤5分钟;
运维阶段:便携式检测仪支持现场快速诊断,故障定位效率提升80%。
客户见证:某头部充电桩企业引入至茂方案后,产品不良率从2.1%降至0.3%,年节省售后成本超500万元。
四、行业趋势:检测技术升级,驱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随着GB/T 27930-2023等新国标实施,充电桩检测正从“功能验证”向“性能优化”升级。至茂科技持续投入研发,已布局:
无线充电检测:适配Qi2.0标准,解决电磁兼容难题;
V2G双向充放电测试:助力车网互动技术落地;
大数据运维平台:通过云端数据分析预测设备寿命。
结语
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安全与效率是行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宁波至茂科技以全电压覆盖、毫安级精度的检测技术,为充电桩装上“火眼金睛”,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