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一边掐人脖子一边要饭的吗? 欧盟就这么干了。 荷兰政府刚在10月13日以“国家安全”为名强制接管了中资参与的安世半导体,不到十天,欧盟贸易专员塞夫乔维奇就急着打电话给中国商务部,既要求中方“别把事情闹大”,又催促放宽稀土出口管制。
更讽刺的是,安世生产的车规芯片供应着欧洲70%的汽车电子系统,而中国掌控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 这种“打你左脸还伸手要糖”的操作,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都急得跳脚:再断供,宝马大众的生产线真要停了。
欧盟的“既要又要”策略,在10月21日的两通电话里暴露无遗。 当天,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接连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欧盟贸易专员塞夫乔维奇视频会谈。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通电话都是欧方主动打给北京,而就在一周前,荷兰政府还信誓旦旦地宣称接管安世半导体是“捍卫安全”。
安世半导体事件成了欧盟双标的照妖镜。 这家总部在荷兰的企业,90%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后,中国依法对其实施出口管制,安世在中国的半导体产品瞬间无法出货。 这一拳直接击中欧洲制造业的神经中枢,安世虽然不生产高端芯片,但其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占据全球20%市场份额,宝马、大众等车企70%的车载电子系统靠它驱动。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紧急发出警告:若安世芯片断供,欧洲整车生产线数周内就会停摆。 库存表上,控制车窗升降、雨刷器的成熟制程芯片只剩3周安全量。 荷兰经济大臣贝利亚茨在电视镜头前迅速变脸,从“欧洲技术必须留在欧洲”的强硬表态,转而声称要“与中国朋友坐下来谈”。
稀土才是欧盟真正的焦虑。 中国不仅拥有全球37%的稀土储量,更掌控着92%的精炼产能。 欧盟的绿色转型命脉,电动汽车电机、风力涡轮机、军工装备,没有一样能离开稀土。 目前约有2000份欧盟企业的稀土出口申请积压在中国审批系统中,仅半数获得通过。
为摆脱依赖,欧盟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试图在非洲、拉美找替代来源。 但现实很骨感: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精炼链至少需要20到30年。 哪怕到2030年,中国仍将占据全球77%的稀土精炼产能。 远水救不了近火,德国车企已经感受到零部件短缺的压力。
欧盟的困境背后是战略撕裂。 政治上,荷兰接管安世被视为向美国递交“投名状”,配合美国对华芯片围堵。 经济上,欧盟却无法承受与中国硬脱钩的代价,中欧贸易额常年保持在8000亿欧元以上,德国车企在华市场营收占比超30%。 这种“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分裂,让欧盟的对外政策充满矛盾。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而克制。 中方明确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荷兰撤销不当措施,才能解除对安世的出口限制。 同时,中国为欧盟企业设立稀土审批“绿色通道”,在依法管制与合作善意间找平衡。 这种“以直报怨”的策略,背后是中国稀土产业的底气,从开采到提纯的37项独家专利,让西方在重稀土分离技术落后中国20年。
光刻机巨头ASML成了这场博弈的意外牺牲品。 一台EUV光刻机超过3000个零件依赖稀土材料,而中国的新规要求含0.1%中国稀土成分或技术的产品均需审批。 ASML的稀土零部件库存仅能维持90天,一旦断供,全球高端芯片产能将陷入停滞。 曾对华断供光刻机的阿斯麦,如今反被稀土卡住脖子。
欧盟试图用“价值观外交”包装其双重标准。 在安世事件中,欧盟以未经证实的“安全风险”干涉合法经营的中资企业。 等中国采取对等反制,又反过来指责中方“破坏供应链稳定”。 这种“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逻辑,连欧洲智库都看不下去。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戈麦斯直言:“中方反制目标将是更广泛的欧洲半导体行业”。
10月21日的会谈后,王文涛部长接受了欧盟邀请,将于本周访问布鲁塞尔。 “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会议即将召开,但欧盟必须认清现实:解套的钥匙不在中国手中,而在布鲁塞尔能否停止双标。 若继续在安世问题上执迷不悟,等待欧洲的不会是稀土出口的绿灯,而是产业链断裂的红灯。
全部评论 (0)